据科技媒体报道,Meta 正与谷歌磋商合作协议,计划自 2027 年起在数据中心部署谷歌自研的张量处理单元(TPU)。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剧烈反应,英伟达股价于 11 月 25 日大盘上涨时逆势下跌 3%,超微半导体(AMD)股价跌幅更逾 4%,标志着谷歌与英伟达在 AI 芯片领域的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AI制图
据悉,双方拟议的合作采取 “云租 + 自建” 分步推进模式:Meta 明年将先从谷歌云按需租用 TPU 算力进行测试,若进展顺利,2027 年将启动实体芯片大规模采购,采购金额或达数十亿美元。作为专为 AI 神经网络张量运算优化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TPU 此前主要服务于谷歌内部及小规模云客户,此次若进驻 Meta 数据中心,将是其首次在谷歌云外实现大规模部署。
分析师指出,这一合作对谷歌意义重大,不仅能开辟全新收入来源,更使其得以与英伟达形成直接竞争。而谷歌上周发布的 AI 模型 Gemini 3 恰是基于自研 TPU 训练,该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惊艳,带动谷歌股价上涨逾 13%,为 TPU 的技术实力提供了有力佐证。Seaport 分析师戈德透露,第七代 TPU 单芯片算力达 4614 TFLOPS,能效比 GPU 高 2-3 倍,在特定 AI 任务中已实现性能超越。
面对竞争压力,英伟达在社交平台 X 回应称,公司 GPU “领先业界一代”,是唯一可运行所有 AI 模型、适配任何计算环境的平台,强调其相比 ASIC 具备更强兼容性与灵活性。分析师也认为,Meta 短期内难减对英伟达的依赖,“更换供应商可能影响模型开发速度,云服务商仍将依赖灵活的 GPU 处理复杂负载”。
GPU 与 TPU 的技术差异构成市场分化基础:GPU 凭借成熟的 CUDA 生态和可编程性,占据全球 AI 训练市场约 80% 份额,仍是 OpenAI GPT 系列、Meta LLaMA 等主流模型的首选;TPU 则以高能效优势适配固定工作负载,Anthropic 已订购 100 万块用于模型训练。
分析师普遍认为,此次合作将重塑行业格局。AMD 因护城河较窄受冲击更大,需进一步证明自身 AI 能力;长期来看,英伟达、AMD 与谷歌 ASIC 将形成多元竞争格局,市场份额取决于技术创新与应用适配。目前双方尚未敲定最终协议,但其引发的行业震动已显现 AI 芯片赛道的变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