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想明白,才能去做事情吗?”

闲吃萝卜爱操心 2024-02-28 17:55:24

(图源 豆瓣)

电影《热辣滚烫》正在中文互联网世界被上亿人热议,正如她的名字那样。而由此引发的持久多元的讨论,也像咕噜咕噜冒泡的重庆火锅,烫嘴又美味。

电影的评价,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以至于知乎都产生了相关话题——“由贾玲自导自演的电影《热辣滚烫》评价为什么两极分化的那么严重?”专门讨论这一现象。

知乎网页版截图

有人认为电影不太好看,“电影叙事逻辑有问题,看不出来乐莹为啥突然就爱上了打拳”

而且“电影宣传加重瘦了100斤,加重了身材焦虑,不值得推崇”

(图源 豆瓣)

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这部电影很热血很励志,“看完电影,治好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开始更爱自己多一点”

(图源 豆瓣)

一部电影,有人认为好看,有人觉得难看,都没啥毛病。每个人的观影感受是主观的,也注定会十分不相似。

所以这篇文章准备聊一下,我对这部热辣电影的私人解读。

看完电影后,其实我感触蛮深,在网上搜了蛮多观影评论来看,还和朋友进行了激情讨论。

萝卜发现不少观众认为,乐莹从躺床10年的肥宅,逆袭成了励志的“打拳减肥达人”,这个过程太突兀了。

这些评论大多认为电影缺少了乐莹的内心变化。

仅从男朋友出轨闺蜜、被渣男骗炮、亲戚的恶意利用等等一系列凑巧衰事,无法解释主人公前后生活状态的巨大变化,怎么突然就“爱上拳击”“减重100斤”了。

(图源 豆瓣)

关于这点,我发现我观影时,完全能共情乐莹的行为逻辑,并不觉得电影不重点铺垫乐莹心路变化,只是先让她去行动(打拳),再由行动引发她内心的变化,这个设定有太大问题。

之后我和朋友充分讨论后,才理解,

确实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动力源自内心,内里想明白了,就能带动外在去行动,最终达成生活状态的改变。

拥有这种改变动机的小伙伴,就会比较认同[人应该内心先支棱起来,“复仇之火”熊熊燃烧,然后虎虎生威地行动起来](此处有回家的诱惑bgm),所以对乐莹的改变很疑惑。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是需要先去行动了,然后才能想明白一些事情。

我认为乐莹(包括我)就是这类人。

(图源 豆瓣)

在电影的前半段,乐莹“想不明白”。

她大学毕业后,没干两年活儿就躺家里了,啥也没干,除了吃喝拉撒就躺床上想,还有睡。

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她过了10年,也因此变得过于肥胖。

如果她能想明白,就不用得着躺10年那么久了,也不会把自己躺那么胖。

从电影来看,乐莹也并不喜欢自己过分臃肿的体型。

(图源 豆瓣)

除了想不明白,更重要的还有,乐莹也并不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自己有两颗苹果,只要别人问她要,乐莹就会全部献出去;

闺蜜抢了自己的男朋友,简单一句哀求“乐莹啊,求求你来当我伴娘吧,不然我的小三身份就坐实了”,她还就真去“帮了忙”;

远方亲戚工作转不了正,哀求她去当节目嘉宾,眼睁睁看着事实被歪曲,自己被恶剪,乐莹最后选择了成全表妹的工作;

刚被渣男绿了,马上又无缝“爱上”下一个男人,送房子、送钱、送温暖,最后还是被无情地抛弃了。

害,以上种种行为,emmmm,不予置评…..

(图源 豆瓣)

但没办法啊,乐莹就是这样的人,讨好型人格,没有自我撑起来的主心骨,她的价值感,全部来源于向别人奉献自己,从而得到的一点“肯定”。

讨好型人格本质就是牺牲自己,照亮他人,再加上人生一直在受挫,毕业后工作里拼尽全力但还是撞得头破血流,鸡飞蛋打。

这造成了她严重的精神内耗。

讨好型人格再加上工作受挫带来的精神内耗,buff叠满了。

乐莹索性选择再也不去想了,靠机械的身体运动麻痹自己,这样避免“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我是不是真的太糟糕了”等等责怪自己的胡思乱想。

反正能让身体动起来就可以不去想生活中的破事儿,能不过脑子就不过。从这个角度来看,那段很燃的打拳训练,乐莹内心其实还是“麻木”的。

乐莹前三十年都这样过,给她一个事情,她就一直做,无论这件事情是否会损伤自己的利益,如果碰壁了,就赶紧抓另一个事情来续上。

躺床十年,通过不停进食麻痹自己;

被男友绿了以后,立马找了新男朋友,这也并不意味着她是个恋爱脑,她只是习惯了通过给别人“爱”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图源 豆瓣)

别人给她筷头大小的善意,她就恨不得把所有交出去。

被昊坤渣了,再叠一个表妹背刺的buff,终于,她没有力气再去找下一个唾手可得的事情了。

她自认为已经用尽全力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结果还是被伤害抛弃,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

就像十年前,她在工作中被伤害了,还不想死,所以选择鸵鸟躺了10年。

十年后,她绝望了,选择了自杀。

还好攒了10年的脂肪救了自己,不然乐莹还真没有触底反弹的机会了。

什么都没有命重要,只要活着,就总会找到修正自我的机会。

从楼下爬回出租屋后,乐莹正好看到了被风吹起的传单,写着“打拳击 为自己赢一次”。

(图源 豆瓣)

经历一堆破事儿后,乐莹又一次找到了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继续生命,那就是打拳击。

做出打拳击这个决定,乐莹也没有多想,或许被“为自己赢一次”打动了,也或许她潜意识中终于想到了,自己这么惨,是不是应该改一改性格。

而又恰好,打拳击这件事情,还真是她做过的为数不多[不利他只利己]的事情。

电影最后,乐莹通过打拳击这件事情,得到了改变,但我认为更多的还是体型上的变化,精神上只能说好了一丢丢。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她直到电影最后,声音都是弱弱的,这是她内心的一个反映。

以前的她,有两颗苹果给别人两颗;现在的她,可以看心情拒绝别人的索取。

(图源 豆瓣)

虽然进步不算很大,还是个包子,但至少可以在自己不想被捏的时候,鼓起勇气说“看心情”。

如此良性循环下去,相信有一天,乐莹真的可以完成人格的蜕变,独立也不再依附于人,自信地把别人的负面评价置之脑后。

所以,基于乐莹的经历和性格,就算没有想明白,没有剧烈的内心变化,她最终也可以做到为了打拳击,风雨无阻地练习减肥一整年。

遗弃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生命是负累,这才是一级谋杀罪。

最后,用素黑这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咱们共勉,今后一定要更爱自己哦💪

二改|毛毛虫

0 阅读:6

闲吃萝卜爱操心

简介:客观地公正,故事、电影、八卦咱都能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