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结局,费可对后妈的“复仇”,太过愚蠢

校长大大 2024-05-20 00:27:10

《新生》大结局,确实出乎了许多的意料。不过,并不是那种精彩的反转,而是选择了一条让观众都觉得很离谱的生硬反转。费可整个人设,还有前期铺垫的悬疑感和神秘感,在最后三集瞬间变得荡然无存,前后存在很大的割裂感。

陈树发代替费可成了最终的“幕后策划者”,费可也从一个犯罪天才,成了一个“受害者”。虽然并没有完全洗白费可,但是后续的剧情确实给费可增加了许多的同情分。剧情的重点也从悬疑变成了家庭伦理,“罪魁祸首”刚好都是他们那个不靠谱的父亲。

陈佳佳的父亲陈树发成了“反派”,费可的父亲,也成了他一切悲剧的源头。关于费可的故事里,一直给了不少意义明确的特写镜头,费可睡在储藏室的沙发上,吃饭只用一次性餐具。不管从哪个点来看,费可在父亲的新家庭里,他都像是一个借住的“外人”,而不是一个“儿子”。

费可是一个天才,原本可以拥有光明的未来,可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他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后妈请求费可给她的儿子“替考”,看似是后妈提出了无理要求,罪责应该是在后妈身上。可是,费可作为一个高三学生,起码十七八岁了,“替考”是违法的事情,他肯定是懂的。所以说,费可自己也有问题。

费可明明智商挺高的,可是在处理这件事上,却暴露他的性格缺陷。他实际上是不喜欢后妈的,自己肯定也不愿意帮助他的弟弟替考。可是,他为了报复他们一家人,他选择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费可原本可以选择答应后妈替考,然后当天放她鸽子,那么弟弟就会因为缺考导致0分。按照他弟弟的能力,就算正常考试都未必能考上大学,就更别说一科缺考了。费可自然知道他弟弟的能力,答应他们就是为了戏耍他们,要他们在一天天地期待中度过,最后愿望落空。

从结果来看,费可确实出了一口恶气,一向冷眼旁观的弟弟,这次也气到出手打人了。但是,费可复仇的代价是惨痛的,五年禁考的惩罚,对于弟弟的影响根本不大,反而是对于他这种保送的人才,才是最重的惩罚。实际上,真正的“复仇”,应该是让自己变成更好的样子,以此来打他们的脸,费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实在是太过愚蠢了。

当然,这也是剧情里让我觉得逻辑不通的地方,别说是学霸人设了,但凡有点智商的高三学子,都不会选择这种报复方式。甚至,如果他再狠一点,还可以反过来去举报他的后妈和弟弟,完全可以说后妈逼迫他“替考”。这样不但可以惩罚违法的后妈,甚至可以让后妈一家都社会性死亡。

还有,别总拿审核制度来当“挡箭牌”,结局明明可以有更多符合逻辑的写法,编剧硬是为了反转而反转,主打一个观众猜不到,就是成功了。可是,观众对于这种不符合逻辑,人设前后割裂的反转,并不买账。后妈并没有逼迫费可,也没有让费可无法生存的地步,实在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前途。

这剧情让我联想到了《鸣龙少年》里的程雨杉,一个高三的学生,妈妈再婚和继父生了一个弟弟,她家庭地位也不高,住在楼梯间改的简易房间,平时还得在麻将馆帮忙照顾生意。而且,经济命脉是掌握在继父手里,是可以决定程雨杉到底能不能上大学。费可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没必要同归于尽。

相比之下,费可的父亲虽然渣,但是并没有不管费可,费可如果保送进大学,学杂费他还是会负责的。从剧情里费可和后妈闹掰之后,父亲还来送钱,就可以看出父亲对他,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他一碗水端不平而已。

总之,费可确实受了很多委屈,但是他自己也走了极端。他明明有着改变命运的能力,也有着跨越阶级的能力,可是他选择了最愚蠢的“同归于尽”方式。他后面一系列的悲剧,就是从他决定“替考”这个转折点开始。一念之差,他自己断送了美好的前途。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校长大大

简介:专注泛娱乐,只因热爱,只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