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青山|46年后,重返儿时故乡

周新聊情 2024-05-19 21:28:54

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乡愁犹如一道解不开的谜

在每个人内心里

都有一块专属于它的地方

被珍视 被珍藏

《诗话青山》

第二十七期

带您一同

品读

土生土长的青山人

卢斯情

离开青山46年后

重返故乡的所思所感

从他真挚朴实的言语间

感受浓浓的思乡情

2023年,在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人们外出旅游、踏青访友,我却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儿时故乡。

儿时故乡在严西湖一个湖咀上。因进入湖咀路口不远处有一座庙宇,当地人称这个地方为“庙咀”。庙咀风景秀丽,在湖对岸碧绿的长山、鼓架山的映衬下,更是风光无限。

上世纪,我6岁那年,因原居住地新建461、471两个大型工厂,举家搬迁到这个三面环水的严西湖庙咀半岛上。这里只有一座红砖红瓦的红房子,我家迁移到这所空房子里居住,日常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鸟语和蛙鸣相伴。

6岁多已是上学的年龄,每天肩挎着一棉布书兜,沿着一边清澈的河水,一边花红草绿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观湖赏景,往返在这条上学的小路上。

一季的春风,一路的秋雨,随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这条河边小路每一寸土地印满了我的足迹,度过一段快乐时光。

童年时期好奇心重,刚搬来时总想看看庙宇里究竟有些啥东西。一天,放学看见庙前鞭炮轰呜,人声鼎沸。庙内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烟雾缭绕,我立马拐到庙前观看。

初入人事懵懵懂懂年龄,当从人缝中看到庙内供台上几尊菩萨中的一位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得我撒腿就跑,尔后再不敢亲近它们。

庙咀半岛上,每逢春天,路边月季花、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等相继绽放。

夏季,荷塘花开,清香扑鼻。河岸杨柳迎风飘荡,我常无比惬意地躺在杨柳树荫蔽岸边河中小渔船上,沐浴着阵阵夏风,享受着河水带来的凉爽。

秋季,看稻浪滚滚,闻稻花清香,采摘莲子,尝坡地瓜果。

今日,重踏儿时故乡的庙咀,虽有部分已经改造成都市湖泊观光景区,寺庙早已不见了踪影,但仍然可以从残存的部分小路仍然可以找回儿时美好记忆。

小路旁边月季花绽开着粉红笑脸,在春风中摇晃着翠绿双臂热情地迎接儿时伙伴的归来。

路旁的金银花,年复一年不断地往灌木高处攀爬,翘首远眺儿时小友,今日终于相见。

我抚摸着金花金灿灿的脸庞,握住银花洁白如玉的小手,露出一抹欣慰的微笑,感慨它们的存在和守望。

河岸边水中河草肥茂,河水清澈,草丛中不时传来水鸟的鸣叫声。昔日岸边身材高大、风华正茂的杨柳树,曾给予我庇荫和阴凉。如今却一个个东倒西歪在河岸边,如同暮年老者,腰折臂断让我沮丧和心伤。

沮丧的同时感到欣慰,因它们有着顽强生命力,残缺的身躯上又长出了翠绿新枝嫩叶,令我敬佩它的坚强和永不放弃生命的韧劲。

春意浓郁的丛林中,桃李已挂果。桑树枝繁叶茂,挂满了红红紫紫的桑葚,颗颗饱满,粒粒光鲜,让人垂涎欲滴,采摘一枚急忙咬一口,流汁淌液,齿颊生香,仍然是儿时那种蜜滋滋的甜味一直渗入到心里。

庙咀即将改造成市民休闲观光的风景区,由于都市人的忙碌,无暇踏足这片古老而现代的处女地,依然保持着原始、古朴的芬芳。它像一首清新雅丽的小诗,沁人肺腑。

儿时的庙咀没有城市的浮华和尘世的繁杂,岁月静好便是童话的乐园。在庙咀居住了短短三年,但三年的时光,三年的过往,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作者介绍/

卢斯情,出生于青山,曾供职于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现已退休。曾在《蚌埠日报》《淮河晨刊》《四局工人》《工人日报》《铁路建设》等报刊、杂志发表“工人师傅的笑脸”“父亲的岁末”“家乡的老屋”“悄然绽开的太阳花”“心愿”等80多篇文章和报道。

0 阅读:1

周新聊情

简介:高级心理咨询师,媒体人,你的情感烦恼,我帮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