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遭遇极端强对流天气救灾减灾迫在眉睫

钒星物联网 2024-04-03 11:46:13
连日来,我国南方地区强对流天气频发,江西南昌更是遭遇极端雷暴大风天气。4月2日晚上7时,江西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大风)四级应急响应。这是江西首次启动大风四级应急响应。4月3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预计未来一周,江西仍将迎来伴有强雷电的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和局地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图源中国气象局

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大气中的一种剧烈气象现象,通常包括雷暴、龙卷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等。这些天气现象往往伴随着局部的风暴和降水,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仅次于台风、地震、洪涝,主要表现为风害涝害、雹害。

为何南部地区多发生强对流天气?

春夏之交是我国冬夏季风转换的时期,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加强,携带有大量的水汽和热量,而北方冷空气仍有很强势力,频频以适当的方式侵入暖湿气团时,就会在形成垂直运动特别强的空气运动。强对流天气就是冷暖交汇的产物。

强对流天气特点

1.季节性:江西的强对流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和夏季,夏季高温多湿,地面受热后,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当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凝结,就可能形成雷暴云团,从而导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2.​地域性:不同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江西地形复杂,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山地地形可以迫使空气抬升,增加对流活动,而平原地区则易于形成热力对流。

3. 突发性强:强对流天气往往具有突发性,预报难度较大。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或冰雹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当地造成严重影响。

4. 破坏性大: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风、暴雨、冰雹等可能导致农作物受损、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颗粒较大的冰雹,杀伤力不亚于子弹”。

应对措施

为了减少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和提高预报技术,提前预警强对流天气,为防灾减灾争取时间。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固房屋、改善排水系统等,以提高抵御强对流天气的能力。

3. 科普教育和公众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强对流天气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确保在强对流天气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5.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在受灾情况严重的地区,借助应急救援类产品,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常规的通信网络可能会受到损坏,导致通信中断。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受灾程度更为严重,救援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以在无地面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实现定位和通信,对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户外应急通信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北斗盒子的一键SOS模式向救援指挥中心发送求救信号,并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在江西遭遇强对流天气等灾害时,这种功能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快速了解受灾情况,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指挥中心利用北斗三号应急指挥箱通过短报文向各个救援队伍发送重要信息和指令,这种能力为江西偏远地区的灾害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确保救援指挥中心与灾区之间的即时联系,有效协调救援资源。

天通哨兵可以对强对流天气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帮助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清明假期将至,各地需重点加强局地强降水、对流性天气对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风险管理。强对流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江西强对流天气

0 阅读:0

钒星物联网

简介:专注北斗卫星定位&RDSS短报文和LoRa通信的软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