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 岁娃拿 6 元泡泡糖,认错赔 60 元,却被 “好想来” 逼认 6000 元偷窃?

三岁娃的衣兜能装下两颗泡泡糖,却装不下商家的蛮不讲理?11 月 7 日江苏苏州的一场街头纠纷,刷新了网友对 “离谱” 的

三岁娃的衣兜能装下两颗泡泡糖,却装不下商家的蛮不讲理?11 月 7 日江苏苏州的一场街头纠纷,刷新了网友对 “离谱” 的认知。一位妈妈带着 3 岁儿子主动认错赔偿 6 元泡泡糖的罚款,本是一堂生动的诚信教育课,却被 “好想来” 零食店店员逼认孩子偷了 6000 元零食—— 成年人的自私与偏见,差点给懵懂孩童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

事情的开端满是教育的暖意。当天下午,这位妈妈带着刚满 3 岁的儿子逛 “好想来” 零食店,小家伙被柜台里花花绿绿的泡泡糖勾了魂,结账时趁妈妈低头核对账单,悄悄捏了两颗藏进了外套兜。回家整理购物袋时发现这两颗 “漏网之鱼”,妈妈没半点犹豫:“犯了错就要敢认,不能让孩子觉得‘顺手拿’是小事”。她当即牵着还在把玩玩具的孩子,顶着傍晚的寒风折返门店,打定主意要让孩子亲身体会 “知错就改” 的道理。

可这份用心,却撞上了店员的冷漠与苛刻。当妈妈拉着孩子诚恳道歉,提出照价赔偿 6 元时,店员头也不抬地甩来一句:“我们店规偷一罚十,得付 60 元”。妈妈心里犯嘀咕:商家压根没有罚款的权力,这所谓的 “店规” 本身就站不住脚。但看着身边睁着无辜大眼睛的孩子,她还是咬了咬牙 —— 为了给孩子做榜样,她当着孩子的面扫码付了 60 元,甚至还让孩子亲口说了 “对不起”。本以为这场 “认错仪式” 圆满结束,没料到店员接下来的话,直接让她浑身发冷。

“我们店里最近少了 6000 块钱的零食,肯定是他干的!” 店员突然把手指戳到孩子面前,语气尖酸又肯定,“天天来偷点,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把我们店当免费货架了是吧?”妈妈瞬间被气懵了:眼前的孩子才到柜台一半高,连购物篮都提不动,怎么可能偷走 6000 元的零食?按市面上零食均价算,这得有上千包,别说藏在衣兜里,就算用推车拉也会被一眼看穿。旁边正在选坚果的大爷忍不住插话:“小姑娘,说话得讲证据,这么小的孩子哪有这本事?”

更让人气愤的是,面对如此荒谬的指控,店员既拿不出任何证据,还拒绝调取监控自证清白。妈妈强压怒火要求查证:“你要是能从监控里找出我家孩子偷东西的画面,6000 元我一分不少赔,还带着孩子公开道歉!” 可店员却开始东拉西扯找借口:“监控坏了好几天了,还没来得及修”“店长不在,我没权限调监控”,甚至反过来指责妈妈 “小题大做”“想借着孩子讹钱”。另一位店员还帮腔:“小孩子手脚麻利,说不定趁我们忙的时候偷偷塞口袋,你当家长的怎么不看好?”

孩子被店员凶狠的语气和直指的手指吓得浑身发抖,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躲在身后,眼里噙着泪水却不敢哭出声。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了:有人掏出手机拍摄取证,有人帮着妈妈反驳,还有人直接怼店员:“人家主动认错已经够有诚意了,你们这样诬陷孩子太缺德!”“丢了东西不报警,反而欺负三岁小孩,这店迟早要黄!” 争执声越来越大,无奈之下,妈妈只能拨打 110 报警,希望警方能还孩子一个清白。

这段现场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迅速引爆热搜,网友们的愤怒瞬间被点燃。“这哪里是零食店,分明是碰瓷店!家长主动教育孩子,结果被商家当冤大头宰”“6000 元零食,3 岁孩子能藏哪?藏在尿不湿里吗?简直离谱到极点” 幼儿心理专家忧心忡忡地留言:“这种无端指控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让他以后变得自卑、敏感,甚至对‘认错’产生恐惧”;法律博主也科普:“商家无权设定‘偷一罚十’,更不能随意诬陷他人,这种行为已经涉嫌侵犯名誉权,家长可以依法维权”。

11 月 10 日,事件发酵到全网声讨后,“好想来” 零食乐园总公司终于打破沉默。客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第一时间关注到该起纠纷,成立了专项核查工作组,正在紧急调查事情真相,后续会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处理方案。不少网友猜测,涉事门店大概率是加盟店,管理上存在明显漏洞 —— 如果品牌方平时能加强对店员的培训和监管,明确禁止 “偷一罚十” 这类违规条款,怎么会出现这种砸招牌的离谱操作?

其实细想下来,这位妈妈的做法全程无可挑剔。孩子犯错不包庇,第一时间主动上门认错;面对不合理的罚款,为了教育孩子选择妥协;被诬陷后不撒泼不哭闹,理性要求查证、报警维权。这份冷静与理智,本该得到商家的尊重与配合,可涉事门店却偏偏选择了最愚蠢的方式 —— 借着孩子的小过错,试图转嫁自己的货物损失,既违背了商业诚信,也践踏了一个无辜孩子的自尊心。

有网友精准点评:“这家店输在了‘人心’二字上。”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诚信为本,家长主动认错是给商家台阶,可商家却得寸进尺、反咬一口。现在好了,门店口碑彻底崩塌,网友们纷纷表示 “再也不会去‘好想来’购物”,连品牌整体形象都受到牵连,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有网友呼吁:“希望总公司能严肃处理,开除涉事店员、处罚加盟店,公开向孩子和家长道歉,不然难以平息众怒。”

这场看似荒唐的街头闹剧,也给所有商家敲响了警钟。“偷一罚十” 本就不受法律保护,商家无权对消费者进行罚款;更不能为了一己之私,随意诬陷他人,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孩子的自尊心需要被小心翼翼地呵护,家长的教育初心值得被尊重。希望 “好想来” 总公司能尽快查明真相,给出公正的处理结果,也希望其他商家能引以为戒,别让类似的离谱闹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