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一位在日本做酒店网友聊天,他透露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 在他看来,日本旅游业的命根子被掐了。12条中日航线突然集体停飞,就像12根输血管被同时拔掉,北海道到大阪的热门线路瞬间没客流了。他发我的行业群里,旅行社老板们炸锅了,有做定制游的直接在群里甩卖办公桌椅,说“干了十年,头一次见这么干净的断崖式关门”。 其实这波冲击早有苗头,只是没人想到会来得这么快。日本观光厅上个月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占访日外国游客总量的38%,贡献了近四成的旅游消费额,像北海道的滑雪度假村、大阪的心斋桥商圈,更是有超过六成的客源来自中国。 那些靠中国游客吃饭的小商家感受最直接。札幌薄野区一家经营了二十年的拉面店,老板铃木每天早上都要扔掉前一天准备的豚骨汤底,原本能坐满的十二张桌子,现在中午最多只有两三桌客人,其中还大多是本地老人。他对着空荡荡的店面叹气,说再这样下去,连给员工发工资都成问题。 航线停飞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各个环节发酵。东京成田机场的免税店柜员小林透露,店里的SK-II神仙水销量暴跌70%,原本需要排队抢购的爆款护肤品,现在货架上摆得满满当当,员工们只能轮流休无薪假。机场的行李搬运工也说,最近传送带旁的行李车总是空着,他们每天的工作量还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 更让人担忧的是旅游产业链的断裂。京都一家和服租赁店的老板娘说,她们和十家中国旅行社签订的合作协议全成了废纸,原本准备的五百套新款和服只能挂在衣架上落灰,连给和服绣花纹的老匠人都主动提出降薪,就怕店里撑不下去。 日本政府不是没采取措施。观光厅紧急拨款50亿日元扶持中小旅游企业,还推出了针对本土游客的“国内旅行支援”计划,但效果微乎其微。 大阪市旅游协会的工作人员坦言,本土游客的消费能力和中国游客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中国游客平均每人次消费20万日元,而本土游客顶多花5万日元,这点差距靠补贴根本填不上。 我那位酒店朋友还算幸运,靠着之前积累的本地客户勉强维持,但他说隔壁那家主打中国游客的快捷酒店已经挂出了转让招牌。 他翻着手机里的预定系统说,以前这个时候,明年1月的樱花季房间都订出去一半了,现在整个12月的预定率还不到5%,连跨年的特别套餐都没人问津。 群里有人贴出日本旅行代理商协会的最新调查,全日本有超过两千家旅行社面临倒闭风险,其中专门做中国市场的中小旅行社占了八成以上。一位从业十五年的资深导游说,他手里原本有二十多个带团导游,现在已经遣散了十八个,自己则兼职开起了网约车,晚上跑滴滴到凌晨才能勉强覆盖房贷。 北海道的情况更糟。旭川市一家滑雪场的负责人说,今年雪季原本准备了两百名中文教练,现在只留下不到三十人,滑雪场的缆车有一半都停了,造雪机也不敢全天开。他苦笑着说,以前中国游客多的时候,滑雪场的餐厅要翻台三四次,现在连周末都坐不满,准备的中式餐点只能自己员工当工作餐吃。 这12条航线的停飞,就像一把突然落下的剪刀,剪断了日本旅游业最依赖的生命线。那些曾经靠着中国游客繁荣的街道、商店、景点,如今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冷清。我那位酒店朋友最后说,他现在每天都要刷好几遍航空公司的官网,就盼着能看到航线恢复的消息,可每次刷新都是失望。 日本旅游业这棵大树,早就深深扎根在中国游客这片土壤里,现在土壤突然流失,这棵树能不能挺过去,谁心里都没底。群里的旅行社老板们已经开始讨论转行做跨境电商,免税品销售大姐则计划把仓库里的化妆品拿到直播间甩卖,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自救,只是这条路走得格外艰难。 曾经热闹非凡的中日旅游市场,如今只剩下满屏的退订信息和转让广告。那些熟悉的中文问候声、行李箱滚轮的咕噜声、免税店里的讨价还价声,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再次响起,而在那之前,还有多少旅游从业者能撑得住,没人能给出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