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要来中国了。这位法国总统定在下周二出发,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他先来北京谈大事,再到成都看合作。 这趟访问来得正是时候。马克龙上次来中国还是两年半前,如今他带着百人商团重返中国,明显是有备而来。空客飞机、核能项目、绿色技术,还有农产品,都是他要谈的重点。法国人心里清楚,去年中法贸易额虽然接近800亿美元,但法国对华出口下降了近6%,这个势头得扭转过来。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G7那个话题。明年法国当G7轮值主席国,马克龙打算当面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在依云举办的峰会。这一招挺有意思,德国人表示支持,觉得能平衡美国的影响。但美国日本明确反对,加拿大和意大利还在观望。 其实G7也面临尴尬。这个组织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从四十年前占全球GDP七成降到如今不到四成。反观中国,制造业总量已经超过G7总和。不带上中国,很多国际议题确实难有实质进展。 中国方面倒是挺淡定。外交部说了,支持包容的多边主义,但觉得G20更有代表性。学者们估计中国接受邀请的可能性不到三成,毕竟G7过去的做法让人不太放心。 俄乌问题也是重点。法国希望中国能帮忙劝劝俄罗斯,但中国驻法大使说得很明白:“和平的钥匙不在中国手里”。这话说得实在,解决问题要靠对话,不是单方面施压。 欧洲现在处境微妙。能源价格涨个不停,战略自主又受制于人。马克龙想借中国之力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可欧盟一边求中国帮忙,一边又在最新对俄制裁里列了中国企业,这不自相矛盾吗? 国内压力也不小。马克龙的支持率已经跌到11%,养老金改革和农民抗议让他焦头烂额。这次访华要是能带回几个大单,或许能转移一下国内视线。 但信任问题依然存在。上次马克龙访华后,法国推动了对中国电动车加税,这让人不太舒服。这次除了空客订单,能不能在电动车关税这些实质问题上有所突破,才是检验诚意的关键。 有俄媒说得更直接,说法国应该“留在末日的G7”。这话虽然难听,但反映出一个现实:金砖国家在扩容,“一带一路”在推进,中国确实没必要非挤进G7不可。 马克龙这趟访问,说到底是在新旧秩序交替中寻找定位。G7想通过邀请中国来维持影响力,中国则按自己的节奏推进全球治理。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