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香港街头的竹棚,总与霓虹、高楼相映,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作为发达经济体,为

香港街头的竹棚,总与霓虹、高楼相映,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作为发达经济体,为何这种传统搭建仍随处可见?   2025年11月26日,一场大火引发全国关注。大埔宏福苑的居民们没想到,外墙维修搭起的竹棚,最终会变成吞噬家园的烈焰。44人遇难、45人受伤的惨重后果,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心痛。   事后调查发现,那些看似牢固的竹棚和防护网,在火灾中成了致命的助燃剂。竹架为骨,防护网为皮,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烟囱效应,让火势在垂直方向疯狂蔓延。   更令人痛心的是,有迹象表明,施工方很可能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了未达防火标准的普通防护网。   其实,竹棚在香港的盛行有其历史渊源。走在香港街头,随处可见这些用竹竿和绳索绑成的脚手架,它们轻便、灵活,成本仅为金属棚架的三分之一。   老师傅们凭借世代相传的手艺,能在极短时间内搭起数十米高的竹棚。这种传统工艺早已融入香港的城市肌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这道风景背后却暗藏杀机。   香港特区政府也深知竹棚的安全隐患,曾于2025年3月出台新规,要求新批的政府工程,至少半数使用金属棚架。   但政策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约有四千名竹棚工人面临转型压力。他们担心自己多年的手艺将无用武之地,更忧虑金属棚架的重量对年长工人的体力挑战。   火灾发生后,警方迅速逮捕了三名工程负责人。但这起悲剧远非追究几个人就能解决。它暴露了香港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深刻矛盾:一方面要保留传统工艺和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又要确保城市安全。在这场博弈中,居民的生命安全成了最沉重的代价。   仔细观察香港的街景就会发现:竹棚往往出现在老旧社区的维修工程中,而这些社区通常人口密集,逃生通道有限。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希望这次的事件也能引起香港社会的全面反思:传统行业是否应该为安全让路?那些竹棚工匠大都是从小学习这门手艺,如今却要面临失业的危机。这种矛盾也反映出香港城市发展中的两难选择。   如今再走过香港的街道,那些依然耸立的竹棚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困境。它们曾经是这座城市活力的象征,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生计。   但当传统与安全发生冲突时,理性的选择显得如此艰难而必然。这场火灾给香港上了沉重的一课: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有些传统值得保留,而有些传统,必须忍痛告别。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正香港特大火灾 城市发展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2025-11-27|香港火灾已致44人遇难,大维修外围使用竹棚架,曾有居民询问阻燃问题,回复称“发生火灾风险相对为低” 文|墨海 编辑|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