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堂哥哥在香港做工程多年, 昨晚说了火灾的大实话 昨晚在电话里叹气:“你看香港满眼高楼大厦,可我们搞工程的,最头疼的不是技术,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行规’。” 他说的就是“竹架协会”。名字听着普通,能量却不小。表面上是行业组织,实际上早把工程领域的话语权攥得死死的。动不动就拿环保、经济当理由来谈条件,说白了就是变着法子拿捏工程进度。 香港地价多贵啊,时间就是真金白银。可一个项目明明万事俱备,偏偏卡在这些环节上动不了工。开发商耗不起,最后往往只能妥协让步。 这次大火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被各种因素牵制,当合理的进度一拖再拖,背后到底埋下了多少隐患?光鲜亮丽的高楼背后,是多少工程人的辛酸和无奈。 城市建设不能总被不合理的牵绊拖后腿。是时候该好好捋一捋这些行业沉疴了——别再让内耗拖慢城市发展的脚步,别让隐患藏在繁华的表象之下。 你们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