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把渊子涯村给包围了,正准备想大开杀戒屠村。但312名村民并想不束手就擒,联合一起血战1000名日军,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共击杀日寇121名,光荣战死147人。 1940年头,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独立营进村,营长纪尊平带队捉汉奸、帮干活,村民们一看,这才是真抗日队伍。年底,板泉区区长冯干三帮忙建起抗日民主政权,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全上马,年仅十八岁的林凡义当上村长。他家是林氏九族一脉,本是普通农家子弟,早年习过武,认得几个字,为人刚直,在村里威信高。林凡义秘密入党后,领着三百多青壮建自卫队,平日练刀练枪,土炮土枪攒齐了,九门“五子炮”和“生铁牛”威力不小,能打两百五十米远。村里还藏粮支前,八路军伤员来就给吃给住。抗大文工团来宣传,八路军剧社演了十天戏,村民们听歌学识字,抗日劲头更足了。 林凡义这人,瘦高个儿,眼神亮堂,村里遇事儿都找他拿主意。他带头抗捐,伪军来要鸡鸭白面一千块大洋,他直接回话,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十二月十八日,伪军队长梁化轩带一百五十多人来硬的,自卫队土炮一响,伪军抱头鼠窜,丢下几条枪跑了。梁化轩咽不下这气,添油加醋向日军联队长木村正雄报告,说村里藏八路军有炮有枪。日军正从沂蒙“铁壁合围”扫荡归来,闻言大怒,二十日凌晨调一千多名兵,从莒南坪上涝坡三据点拉来,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十几挺机枪,全副武装扑向渊子崖。 村里哨兵林祥林先发现敌情,敲锣报信,林凡义连夜分岗位,男丁守墙,妇女运石递弹,老少送饭救伤。全村三百一十二人上阵,没一个想跑。林凡义自己带队守东墙缺口,手里土枪大刀齐备。日军围村架炮,炮弹砸墙,东北角炸开三米口子,碎土飞扬。村民用门板石磨堵上,土炮铁片碎瓷齐轰,第一波日军冲上来,丢下三十多具尸首退了。日军恼了,机枪扫射炮火轰,墙体塌段,林凡义带四十多人堵缺口,土枪点射近身刀捅,第二波又打退,敌尸堆坡。 中午日军转攻北墙,炮弹炸塌一段,村民铁锹铲土回填。林凡义光膀跑火线,指挥不断。巷口林九兰叔侄抡大刀砍八个日军,中弹倒地。一对父子用铡刀并肩,父亲砍死一敌胸口中刀,儿子红眼砸断敌刺刀入颈,自己被围刺死。炮楼一年轻女子藏铡刀,毙两敌后中枪。两位老妇丧子抄菜刀合力杀一敌,也被刺倒。林庆会林崇洲腿伤被擒,扔火烧死。十几老人组队刺杀六敌,全数战死。土炮弹尽,围墙多塌,日军四面涌入,村内巷战肉搏,黑烟滚滚血流街。 黄昏八路军二旅五团赶到,村外激战,日军摸不清援兵多少,伤亡过百,放火撤退。战后清点,村民祭147人,重伤数十,房屋烧光,击毙日军121伪军32,创抗战村自卫歼敌纪录。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宣传部长徐坦率武工队来援,刘新一胸中弹,冯干三腹胸头多刺,徐坦九枪,全队三十多壮烈牺牲。二旅一连伤亡过半。 这仗打完,消息传开,滨海专区万人大会表彰,1942年春滨海专署授“抗日楷模村”锦旗,延安《解放日报》社论赞“村自卫战典范”,毛主席亲评,渊子崖成“中华抗日第一村”。周边村寨派人学土炮刀法,抗日热情高涨,日伪扫荡气焰受挫。1944年沭水县政府村北小岭建六角七级烈士塔,高九米周长十八米,紫红巨石砌成,塔身刻242烈士名,包括刘新一冯干三赵同和村民,陈士榘谢辉高赞非题词,第一层碑文《沭水县烈士塔纪略》记战事。塔基镌简述,风吹松涛,成永久丰碑。 这事儿传到日本,裕仁天皇叹中国平民硬骨头,难征服。日军坂田联队长晚年回忆录里写,对对手震惊,尤其是这帮平民。渊子崖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就是沂蒙精神核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