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日本突然宣布对 23 类先进半导体设备实施出口限制,把 42 个对象

/果不其然,日本突然宣布对 23 类先进半导体设备实施出口限制,把 42 个对象放进 “简化许可” 名单,唯独将中国大陆单列为个案审批,这哪里是什么正常的技术管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跟着美国一起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卡口,纯属故意添堵。 这 23 类设备可不是无关紧要的边角料,恰恰囊括了刻蚀、清洗、沉积这些芯片制造的核心环节,少了任何一个,晶圆厂的生产线都得停摆,而日本选在这个节点出手,完全是踩着美国对华芯片限制的节奏,上演了一出 “盟友应和” 的戏码。 要知道,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日本企业长期占据着不小的优势,东京电子、尼康、信越化学这些名字,在全球产业链里都是响当当的角色,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采购国,之前对这些日本设备的依赖度可不低。 就拿光刻机来说,2023 年之前,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深紫外光刻机占比接近 40%,这些设备支撑着国内多家晶圆厂的 28 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生产,而刻蚀、清洗设备方面,东京电子和荏原制作所的产品更是常年占据中国市场的重要份额,东京电子一度有接近一半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市场,说中国是日本半导体设备企业的 “金主爸爸” 也毫不为过。 但日本偏偏要跟着美国起舞,非要把商业竞争搞成政治博弈,硬生生给自己的企业断了财路。 所谓的 “个案审批” 说白了就是故意卡脖子,之前日本对同类设备出口只需简单备案,现在对着中国企业却要层层审核,审批周期直接拉长到 6 个月以上,更别提还得提交一大堆繁琐的材料,甚至要求签署 “不用于军事目的” 的额外承诺书,这种模糊的界定说白了就是给拒绝审批留足了余地。 2023 年东京电子就因为这一政策,被迫推迟向中芯国际交付一批用于 28 纳米制程的涂胶设备,直接导致中芯国际相关产线建设延期 3 个月,而这种交付延迟对芯片生产来说,损失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不仅限制新设备出口,还在存量设备的维护上动歪心思,通过逐案审批备件和服务,故意延长激光器组件更换周期,东京威力科创等公司甚至直接切断了远程技术支持,导致中国工厂的设备出了故障,软件修复得等好几个月。 要知道芯片生产是高强度连续作业,设备停机一天都可能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更别提良率还会因此下降 1-2 个百分点,这种釜底抽薪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的现有产线慢慢 “瘫痪”。 在光刻胶这种关键材料上,日本的手段更狠,信越化学、JSR 等三家企业垄断了全球 80% 以上的高端光刻胶市场,EUV 光刻胶更是几乎被日本独家掌控,2023 年 6 月信越化学就以 “原材料供应不稳定” 为由,暂停向部分中国芯片企业供应 KrF 光刻胶,JSR 则把 EUV 光刻胶对华出口审批时间从 45 天延长到 90 天,明摆着就是要在材料环节卡断中国的生产线。 日本跟着美国卡口,说到底还是打错了算盘,它以为能通过限制技术供应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却忘了中国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更有不服输的研发韧劲。 美国 2022 年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后,就一直施压盟友协调对华出口管制,日本这次的 23 类设备限制清单,几乎和美国的 “敏感技术清单” 高度重合,完全是亦步亦趋的跟风操作。 可这种牺牲自身利益的跟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不仅没被卡垮,反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让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 2023 年的不足 30%,一路攀升到 2025 年的逼近 50%,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零部件国产化率目标更是从 35% 提升至 70%,已经进入量产测试阶段。 更讽刺的是,日本自身的半导体产业也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中国的关键原材料,它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达 60%,而中国在 2025 年 10 月出台的双用物项出口管制公告,对稀土等关键材料实施限制,直接精准打击了日本在新能源与半导体制造中的供应链软肋,现在已有日本化学企业因为中国订单减少,季度营收下滑 30%,不得不考虑裁员。 日本原本想跟着美国分一杯羹,结果却把自己的核心市场拱手让人,让本土企业陷入营收下滑、产能闲置的困境,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说到底,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非要跟着美国搞阵营对立,用政治手段干预商业竞争,最后只能是既坑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而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这场压力测试中,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越挫越勇,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的坚实道路。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2
2025-11-26 23:26
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