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英伟达面临的转折期已经到来。   这两年提起英伟达,简直是“印钞机”的代名词。A

英伟达面临的转折期已经到来。   这两年提起英伟达,简直是“印钞机”的代名词。AI热潮一来,它的显卡成了香饽饽,股价跟着一飞冲天,财报上的数字更是看得人眼热。   但我从去年就一直说,英伟达根本没有真正的护城河,现在它那吓人的高毛利,早晚会被市场拉回正常水平——这不是预测,是经济规律的必然,最近的各种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过去大家觉得英伟达难撼动,核心是它的CUDA软件生态——程序员都习惯用这个平台写代码,换别的显卡就得重写,没人愿意费这劲。但现在这个壁垒正在被砸破。   11月初刚传来消息,微软悄悄搞出了一套工具包,能把基于CUDA写的AI模型代码,自动转换成AMD ROCm平台能用的版本。这就等于把英伟达最核心的护城河扒了个口子,之前绑在CUDA上的开发者,现在有了换硬件的底气。   先看看最新的硬数据,截至2024年10月的第三财季,英伟达调整后毛利率还维持在75%,跟一年前持平。要知道,半导体行业平均毛利率也就30%上下,就算是苹果这种以利润著称的公司,毛利率也才50%出头。   英伟达这75%的毛利,说白了是吃了AI算力突然爆发的红利,供需严重失衡的时候,它掌握了定价权。但这种靠短期需求撑起来的高利润,从来都长不了,因为钱太好赚,一定会引来一群抢食的人。   除了AMD这种直接竞品,云厂商的自研芯片更是釜底抽薪。亚马逊刚把Graviton4芯片引入中国,谷歌的TPU、微软的Azure Maia,都是针对自己的数据中心定制的。   这些云厂商是英伟达的大客户,以前量大从优还得看英伟达脸色,现在自己做芯片,不仅成本能降下来,还能精准匹配自身需求。比如亚马逊用Graviton4跑云服务,能效比比通用芯片高不少,长期来看肯定会减少对英伟达GPU的依赖。   AMD那边更是没闲着,它的ROCm开源平台刚拿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领先科技奖,最新的7.0预览版,推理性能比上一代提升3.5倍,训练性能翻了三倍。   更关键的是生态,现在已经有超过210万个Hugging Face模型能在ROCm上跑,像Llama、DeepSeek这些主流大模型,发布当天就能在上面运行。   AMD还跟微软、阿里云这些大客户搭好了合作,甚至走进清华、斯坦福这些高校做推广,就是要把开发者生态建起来。以前大家不用AMD,是怕麻烦;现在工具跟上了,性能也不差,价格还更实惠,没理由死抱着英伟达不放。   有人可能会说,AI需求还在涨,英伟达的芯片还是刚需。但刚需不代表能一直卖高价,半导体行业从来都是“产能追着需求跑”。   现在台积电、三星都在扩产先进制程,国内的宏微科技这些企业,也在第三代半导体上发力,针对AI服务器电源这些场景推新产品。等这些产能陆续释放,供需平衡一恢复,英伟达想再维持70%以上的毛利根本不可能。   连英伟达自己都在释放信号,它最新给出的第四财季指引里,毛利率已经降到73%到73.5%区间,虽然还是高,但已经开始往下走了。   更有意思的是产能端,今年年初英伟达就大幅削减了台积电CoWos封装订单,幅度高达80%。这说明它自己也清楚,之前那种“抢着要”的需求高峰在退烧,再堆产能就可能砸在手里。   英伟达是家优秀的公司,它精准抓住了AI浪潮的机会,技术实力也毋庸置疑。但再优秀的企业,也拗不过市场规律。高毛利就像一块肥肉,总会引来竞争者分食,没有哪个行业能让一家公司长期独吞超额利润。   从最新的财报增速放缓,到竞争对手的技术突破,再到客户的自主替代,这些信号都在说明:英伟达的转折期已经真的来了,那神话般的高毛利,该回到它该有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