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贵州贵阳,女子3年前买了20万基金,每年能拿26000元的收益,本金到期还可以退

贵州贵阳,女子3年前买了20万基金,每年能拿26000元的收益,本金到期还可以退回,今年9月,合约到期了,对方承诺每个月给她退2万本金,然而,女子迟迟不见到账,她带着记者冲到公司要说法,负责人说公司账户被冻结了,会尽快给女子转账,没想到,另一员工转头就威胁称:敢曝光的话别说2万了,就是2分你都拿不到! 贵阳陶女士(化名)拿着 3 年前签的理财合同,手都在抖。 约定的到期日到了,20 万本金该返还,可第一笔 2 万回款,迟迟没到账。 当初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 承诺年化 13%,每年能拿 2.6 万收益,到期还能全额返本,稳赚不赔。 2022 年,陶女士揣着辛苦攒下的养老钱。 想着能让钱稳健增值,没多犹豫就签了合同,前两年也确实按时收到了利息。 可今年 9 月合同一到期,事情就变了味。 她找业务员追问,对方只说 “公司账户被冻结,会尽快转”,没给具体时间。 陶女士不甘心,多次催促后,竟收到公司员工的威胁。 “敢曝光别说 2 万了,就是 2 分都拿不到”,这句话让她又气又怕。 其实这种高收益理财,早就藏着风险。 银行定期年化才 2% 左右,主流基金年化大多 5%-8%,13% 的承诺本身就不现实。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慌,第一步先保全所有证据。 合同原件、转账记录、和业务员的聊天记录、之前的到账凭证,都要妥善备份。 要是对方态度强硬、有威胁行为,记得录音录像。 记者在场时的记录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然后赶紧向公安机关报案,说明可能存在诈骗或挪用款项的情况。 同时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投诉,让监管介入核查资金去向。 法律层面也别耽误,可委托律师发函催款。 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公司高管和关联账户,防止资金被转移。 民事诉讼虽然耗时久,但证据充分的话,法院会支持债权回收或违约赔偿。 行政执法和刑事追究能更快推动对方配合,多渠道并行更有效。 很多人被骗,都是被 “高收益低风险” 的说法忽悠了。 投资前一定要查产品备案、销售机构资质,确认资金有托管,别只看宣传材料。 签约时要写清本金偿付来源、违约责任和担保条款。 能要求第三方托管或银行代付的,一定要加上,多一层保障。 监管部门也该加大检查力度,督促理财公司公示备案信息和资金流向。 别让这些非标理财、私募产品,变成收割普通人的 “陷阱”。 陶女士现在一边维权,一边还要调整心态。 建议她寻求家人支持,别因为奔走维权影响健康,必要时可以找社会援助。 这个案例给所有投资者提了个醒:天上不会掉馅饼。 那些承诺远超市场水平的高收益,背后往往藏着兑付风险。 投资要踏踏实实,先看清风险,再考虑收益。 万一遇到兑付问题,别忍气吞声,保存好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才是正道。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百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