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

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人肉盾牌”。 指望日本开放港口让你撤?那简直是与虎谋皮。 那个被反复提起的“70万”数字,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可能只是一个庞大的海外群体,但在某些棋局推演者眼里,这或许早就成了最现成的“战路路障”。 别指望那些曾在电影里出现的撤侨名场面能在那里复刻,那种拿着护照就能登船的好事,建立在交战方不敢轻易招惹第三国的前提下。 而一旦把背景换成假想中的东亚高烈度冲突,剧本的逻辑从根本上就变了。 很多人还在迷信横滨、神户那些繁华的港口是逃生通道,这其实是最大的误判。平日里吞吐集装箱的码头,早就写在了军事征用的名单上。 你想想,既然枪声一响就是你死我活,美日联军第一时间就会接管这些战略节点。 那时候的港口不再是客运枢纽,而是填装军火、停泊军舰的火药桶。 指望国家的救援船队硬闯东京湾或者大阪湾去接人?这就好比要求我们的编队主动往密布的杀伤链里钻,甚至把整支舰队暴露在敌方岸基火力的覆盖区内。 不管是出于保存国家实力的战略考量,还是基本的战术常识,这种“送人头”式的硬闯根本不可能发生。 既然海路走不通,那你就在陆地上呆着?这才是真正的凶险所在。 早在2023年,日本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收紧了对长期滞留外国人的管理,那份需要详细登记住址和紧急联系人的新规矩,表面看是提升行政效率,往深了想,那就是把每个人的定位坐标都提前锁在了档案里。 防卫预算冲破7万亿日元的时候,里面可是专门划拨了2000亿用来搞“战时民事管控”。 这意味着,真到了翻脸的那一刻,都不用费劲去抓人,按图索骥就能把这70万人控制得死死的。 不要觉得国际法能成为护身符。所谓的“保护平民”公约,在“国家紧急状态”这块挡箭牌面前薄得像张纸。 参考一下2010年钓鱼岛危机时拖延放人的做法,甚至是二战时期对待盟国平民的高死亡率先例,你就该明白,规则是给和平年代制定的。 一旦开战,对方完全可以用“防止间谍破坏”或者“保护外国人安全”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你从繁华的都市圈“疏散”到内陆。 这所谓的“疏散”,实际上极其狠毒。 他们大概率会将这些身处异国的人群,驱赶安置到雷达站、兵工厂或者军事基地附近。 这就形成了一种残酷的“肉盾效应”——你若是想轰炸对方的后勤补给命脉,就得面对可能误伤同胞的道德困境。 这就叫非对称手段,利用我们在乎人命的心理,硬生生把这70万人变成了拖慢进攻节奏、甚至要挟停火的筹码。 哪怕没被拉去当挡箭牌,一旦供应链断裂,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灾难。战时的物资管制是绝对无情的,药品、粮食优先供给前线,留给滞留人员的只会是短缺和恐慌。 而且,通讯切断是现代战争的起手式,你即便能从东京跑到神户,也是在一个信息黑箱里乱撞,跟国内家里人彻底失联。 这种“软扣押”比直接关监狱还让人绝望,因为你甚至不知道还要熬多久,对方也不会给你任何发声求救的机会。 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利比亚或者也门那种成功的撤侨案例,是因为我们当时是局外的强力第三方,面对的不过是当地的散兵游勇。 而如果对手变成了一个拥有完整海空军战力且蓄谋已久的国家,环境就从“救援行动”变成了“全面战争”。 外交部早就发出的“暂勿前往”提醒,实际上就是那扇逃生大门关闭前最后的警报声。 那个时候不走,等到底牌亮出的那一刻,你面对的就不再是领事保护,而是一场除了运气一无所有的生存博弈。 信源:对日本打出组合拳,中国连发预警和郑重提醒!2025-11-18 14:06·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