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孙中山自称“洪秀全第二”时,或许没细想——半个世纪前那场席卷江南的战火,早给清王

孙中山自称“洪秀全第二”时,或许没细想——半个世纪前那场席卷江南的战火,早给清王朝挖好了坟墓。 1853年的南京陷落,像一记重锤砸碎了清廷的老规矩。两百多年来八旗垄断兵权的铁律,第一次出现裂缝——曾国藩在湖南乡下敲开乡绅的门,用“保家卫国”的名义募集乡勇,半年凑出三万人,这就是后来捅破天京的湘军。谁能想到这支撼动王朝的力量,源头竟是个四次科举落第的教书先生? 1837年,洪秀全在广州贡院外撕了考卷,回家发了场高烧,梦里见到“天父”。五年后读到《劝世良言》,他突然觉得那梦里的“灭清兴汉”不是疯话,开始挨家挨户拉客家人入“拜上帝会”——广西的天灾和旗人的欺压,早让百姓心里的火只差一根柴。 1851年金田村的号角一响,“灭满人、分田地”的喊声比任何教义都管用。失地农民、被旗人抢了铺子的匠人、连饭都吃不上的读书人,扛着锄头就跟太平军走。八旗兵握着生锈的刀,看着这群悍不畏死的“泥腿子”,一路从广西冲到南京,江宁满城的高墙塌了,旗人要么逃要么被邻居捆了送太平军——清廷在江南的统治根基,就这么被挖空了。 曾国藩们本是文官,却靠湘军成了南方的“土皇帝”。他们调税收、养军队,朝廷的圣旨到了江南,得看这些汉人权贵的脸色。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时,洪秀全已经病死,太平军余部被剿干净,但清廷发现——南方再也不是那个乖乖听话的南方了。湘军、淮军像野草一样在各省扎根,后来的军阀混战,其实从这时就埋下了根。 广东的乡野里,老人还在讲太平军的故事,孙中山小时候就蹲在村口听,说自己要做“洪秀全第二”。当年太平军起兵的两广,后来成了兴中会、同盟会的地盘。那场失败的起义没烧完的火,几十年后在武昌城头重新燃起——火还是那把“灭清”的火,只是举火的人,换成了穿西装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