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这份情,中国14亿人民记下了!澳大利亚一个智库提醒日本,如果跟中国发生冲突,朝鲜一定会参与,看来这次西方智库并不笨,朝鲜肯定会出手。 谁能忘了,这份“肯定会出手”的情谊,是用鲜血浇出来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仁川登陆后直逼鸭绿江,炮弹都落到了中国边境村庄。就在朝鲜濒临亡国之际,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零下三四十度的长津湖,战士们穿着单衣啃冻土豆,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而朝鲜人民呢?他们把家里最后一口粮食留给志愿军,冒着炮火当向导、运弹药,甚至用身体为伤员挡子弹——上甘岭战役中,朝鲜老乡朴在根背着志愿军伤员在炮火中爬行,腿被弹片炸断仍咬牙坚持,临终前只说了一句“一定要守住阵地”。 这份情,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遭遇困难时,朝鲜二话不说送来粮食和煤炭,哪怕自己也不富裕,仍坚持援建中国的工业项目。而当朝鲜面临西方封锁时,中国始终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国家,从能源援助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西方总喜欢用“利益捆绑”解读国与国关系,却不懂中朝之间这种“你有难我必上”的默契,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外交关系。 西方智库看到的是“冲突时朝鲜会出手”,却没看懂背后的逻辑——不是谁依附谁,而是两个国家在最艰难的时刻,都曾为对方“扛过枪、挡过刀”。当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牺牲19.7万人,朝鲜人民为支援志愿军付出了数百万伤亡,这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羁绊,岂是西方的利益算计能看懂的?就像朝鲜领导人所说:“中朝友谊是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任何势力都无法撼动。” 更值得深思的是,西方总低估东方世界的“情义”。他们习惯了用霸权逻辑衡量一切,认为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交换,却不懂有些承诺,一旦许下就是一辈子;有些情谊,一旦结下就刻进民族骨子里。中国从来没要求朝鲜“必须回报”,但朝鲜始终记得,当年是谁在他们最绝望时伸出援手;中国也始终记得,当年朝鲜人民如何与志愿军并肩作战。这种相互铭记,不是被迫的承诺,而是发自内心的信任。 如今西方智库的提醒,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中朝友谊不是纸上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那些妄图挑衅中国的势力,以为能孤立中国,却忘了中国身边有这样一个“过命的兄弟”。朝鲜的“肯定会出手”,不是鲁莽,而是对情谊的坚守,是对霸权的亮剑——它在告诉世界,欺负中国,就是欺负朝鲜;挑衅正义,就要付出代价。 这份跨越七十多年的情谊,经得住时间考验,更经得住霸权挑衅。中国14亿人民记下朝鲜的情,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在心里刻下了“相互扶持”的承诺。西方智库终于看清了这一点,可他们或许永远不懂,这种情谊的重量,远非利益所能衡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