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冲突的战场无论

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冲突的战场无论怎样都会在中国或朝鲜半岛,而不是在日本本土。   这种想法延续了一千多年,这种思维已经刻进了他们的战略骨子里。   这得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白江口海战说起。当时日本为了在朝鲜半岛扩张势力,凑了四万多兵力、一千多艘战船,跟唐朝和新罗的联军在白江口开打,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四百多艘战船被烧毁,士兵大多溺水而亡。   可这场惨败压根没碰着日本本土一草一木,残兵逃回岛上后,日本统治者没反思侵略的错,反倒琢磨出了歪理:打仗就得在别人地盘打,自己本土安全才是王道。   之后他们立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技术、学制度,表面臣服,实则偷偷攒力量,把“战场外引”的种子埋进了根基。   到了13世纪,忽必烈两次派大军渡海征日,第一次三万九千多人,第二次更是凑了十四万大军,可两次都遇上台风,战船被掀翻,士兵溺死无数,日本朝野居然把台风当成“神风”,真以为本土有上天庇佑,是打不破的安乐窝,这种侥幸心理让他们的扩张底气更足了。   到了16世纪末,丰臣秀吉带着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想以朝鲜为跳板打中国,这场打了七年的万历朝鲜战争,把朝鲜半岛搅得民不聊生,明朝也派了数十万大军驰援,付出巨大损失,可日本本土依旧安然无恙,丰臣秀吉和统治阶层舒舒服服地享受着战争初期掠夺的财富,直到后期补给跟不上、丰臣秀吉病逝才撤兵。   这场没烧到自家门口的战争,让日本彻底尝到了甜头,更坚信只要把战场放在别国领土,战争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时间来到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挑起甲午战争,先在丰岛偷袭清军运兵船,接着打平壤、打黄海,之后干脆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攻占辽东半岛、威海卫,在旅顺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两万多平民遇害,只有埋尸的36人侥幸存活。   可日本本土呢?远离战火不说,还通过《马关条约》从清政府手里抢了2亿两白银赔款,加上3000万两赎辽费,这笔钱相当于日本三年的财政收入,靠着这笔横财,日本大力发展工业和军事,而这一切的代价,全由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人民承担。   最让人痛心的抗日战争,更是把这种“战场外引”的逻辑推到了极致。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投降,日本在中国土地上肆虐了十四年,大半个中国都成了战场。   据统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华北平原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重庆大轰炸的持续摧残,每一笔都浸着血泪。   可日本本土直到战争后期,才遭了美国两颗原子弹轰炸和部分空袭,压根没经历过大规模地面战争,工业基础和社会结构基本完好。   那些战争狂热分子从没体会过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痛苦,自然不会对战争有敬畏之心。   到了现在,日本还是抱着这套老思维不放。   他们跟着美国搞“印太部署”,2025财年居然派了四支水面部队、一支航空部队和一支潜艇部队,在印太地区晃悠七个月,跟十几个国家搞联合军演,还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挂在嘴边,强行绑定台海局势和集体自卫权。   他们天真地觉得,有美日安保条约撑腰,一旦发生冲突,战场只会局限在台海或中国沿海,自己本土依然能置身事外,甚至能像以前那样捞好处。   他们忘了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远程打击、精确制导技术早就打破了地理屏障,以前靠海洋当护城河的日子早就过去了,可他们还沉浸在千年以来“本土安全”的迷梦里,觉得别人的土地永远是他们的战场,自己永远能隔岸观火。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投机心理,让他们不仅不怕战争,反而还隐隐期待,却压根没想过,时代变了,再抱着老黄历挑衅,迟早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