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妈把纸箱捆得板板正,用小拖车拉到废品站。收废品的老板瞅了瞅说:“你这纸箱不拆开我不敢收。” 大妈闻言有些不悦,皱着眉说:“我特意捆得这么整齐,就是为了方便你搬运,现在拆开,之前的功夫不就白费了?”老板站在秤边,手里拿着没点燃的烟,耐心解释:“不是我为难你,不拆开检查确实没法收。” 双方僵持了几分钟,大妈见老板态度坚决,只好拉起拖车转身离开,嘴里念叨着“换一家试试”。老板望着她的背影,对旁边整理废品的熟客说:“不是我较真,纸箱容易吸潮气,现在看着重,晒一会儿水分蒸发就轻了不少。以前还有人往里面塞碎砖头、湿纸团,吃过几次亏,就只能谨慎点。” 废品回收行业有其特殊的门道,纸箱的重量受环境影响大,清晨的露水、存放环境的湿度都会让它增重。而个别投机取巧的人,为了多卖钱耍的小聪明,让老板们不得不建立起这样的防备。 大妈自然不了解这些内情,她只知道自己每一个纸箱都来之不易,认真捆扎是对自己劳动的尊重,也是为了给对方提供便利,却没料到这份用心会被误解。 中午时分,太阳渐渐升高,老板依旧在摊位前忙碌。隔壁摊主随口问起早上那捆纸箱,他摇摇头说:“做生意还是稳妥点好,宁可少做一笔生意,也不能冒赔钱的风险。” 其实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大妈的坚持,源于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老板的谨慎,是过往经历留下的经验。傍晚时,有人看到大妈在另一家废品站,默默地拆开了纸箱,老板检查后顺利完成了交易。她数完钱,推着空车慢慢离开,身影融入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里。 生活中,这样的小事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往往需要多一份沟通,一份防备背后可能是曾经的吃亏,一份坚持背后或许是默默的付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