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突然服软: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但中方不满意,事情还没完 时隔50天,荷兰以

荷兰突然服软: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但中方不满意,事情还没完 时隔50天,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掀起全球供应链震荡;如今,荷兰却突然宣布暂停干预。但中方不满意,事情还没完! 环球网消息显示,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突然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因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措施的正确时机。 荷兰人说的振振有词,那这唱的是哪出? 卡雷曼斯特意强调,因为在之前的会谈中,中方同意就恢复对欧芯片供应采取措施,荷兰政府很“赞赏”,所以决定做出这个“善意之举”。 可以看到,荷兰的用词是“暂停”而非“撤销”,法院剥夺闻泰科技控制权的裁决依然有效,安世的控制权也没有归还到中企手中,也就是说荷兰随时能重启干预。 只能说,荷兰现在只是初步服软。至于为什么忽然软了,原因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其一,两大“靠山”跑了。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出手,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美国和德国。 但是现在,中美休战协议已经开始落地,美国对中企的管制也开始逐步松绑;几乎同时,德国财长访华也与中国达成多项共识,频频释放出对华合作回暖的信号。 欧盟内部也对荷兰的单边行动提出批评,认为其破坏了欧洲整体的经济安全。 这两个关键信号,让原本倚仗美德支持才对华强硬的荷兰,突然陷入了孤立,让步已成唯一选项。 其二,新政府组建在即,现任团队若继续对华硬扛,可能面临后续政治清算。而将棘手难题抛给继任者,既能规避当前风险,又为未来谈判留出转圜空间。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的反制打痛了。 自荷兰宣布强行接管安世之后,中方迅速禁止了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产品,直接切断了其近80%的封装测试产能。 随后,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制,光刻机生产所需的重稀土供应骤然收紧。 这两记重拳让荷兰半导体产业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 更关键的是,安世半导体旗下的“安世中国”掌握着汽车芯片的核心产能,其出口受阻立刻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震荡——德国、法国等汽车制造大国纷纷向荷兰施压,要求其尽快解决危机。 多重夹击下,荷兰不得不重新权衡:继续对抗中国,意味着同时得罪中美欧三方;选择妥协,至少能暂缓经济冲击。 但,这仅是“第一步”,核心矛盾远未解决。 我们商务部发言人就说了,对荷兰政府主动暂停的决定表示欢迎,是迈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但距离完全解决问题还有差距。 为什么会这么说?其实很简单。 一方面,荷兰只是暂停干预,并未撤销行政令,也就是说,荷兰随时都能够重启干预; 再者,荷兰法庭的错误裁决才是荷兰政府真正的政治操弄,这个裁决不做出改变,问题就解决不了。 所以,发言人特意强调,荷兰政府需要继续展现出合作的诚意,做出实际行动。意思很直白,荷兰政府必须要撤销行政令,取消这一错误裁决,否则谈再多都没有用。 中方已经先一步给出了芯片豁免权,欧洲企业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拿到芯片,这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了,但荷兰政府给出的回应显然“不对等”。 所以,我们现在又将球踢给了荷兰,如果愿意配合中国撤销裁决,那皆大欢喜,如果不配合,那中方的反制随时可以升级,那到时候产生的后果,就只能荷兰自己承担了。 说到底,中企真金白银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荷兰政府强抢于情于理都不对,只要安世的控制权没有还到中国手里,那这场争端就解决不了。 目前,中方的要求已经明明白白摆在荷兰眼前,这也将成为中荷后续谈判的重点。荷兰那种两面三刀的做法,中方看得透透的。 荷兰政府也不想想,自己犯下了大错,归还控制权,赔偿中方损失应该是基本流程了吧,还以为简单说句暂停干预,就全部能一笔勾销,就彻底结束了?想得倒是挺美。 回顾整起事件,就是一句话:唯有实力相当,才能赢得尊重。 正是因为中方在此次事件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逼荷兰开始让步,当然,在接下来的博弈中,仍需要更坚定的立场与更灵活的手腕。 其实最会嘲讽的人还得是西方网友,说“荷兰人此举就是在高兴地报告,中国已建设性地同意让我们投降。” 这句话的背后,既是嘲讽,也是警示——在国际政治的角力中,盲目追随霸权终将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