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1年,多年未见丈夫的曾宪植来到丈夫叶剑英的住处,可当她推开房门时却傻眼了,

1941年,多年未见丈夫的曾宪植来到丈夫叶剑英的住处,可当她推开房门时却傻眼了,只见里面有个陌生女人,还带着两个女孩子…… 那年春天,一个从湖南曾氏家族走出来的女共产党员,满心欢喜赶到延安找丈夫,却在推开窑洞门的那一刻,看见另一位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坐在炕上。谁能想到,革命道路上的夫妻,竟是这样的重逢方式? 曾宪植1910年出生在湖南双峰,祖上是曾国藩。家里原本书香门第,她13岁就考进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老师是徐特立。1926年,她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女兵。1927年在广州,她与教官叶剑英结为夫妻,次年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把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革命。 结婚没几年,她就生下儿子叶选宁,可革命形势紧迫,孩子只能托付老家。她随叶剑英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到香港、上海,从事秘密联络和华侨工作。抗战开始,她在武汉《新华日报》做宣传,叶剑英则在南方坚持敌后斗争。夫妻俩天各一方,聚少离多是常态,最后一次见面已是1938年。 1941年春,组织调曾宪植到延安工作。听说叶剑英也在,她一路上心里热乎乎的。到了杨家岭,她找到叶剑英住的窑洞,直接推开了门。屋里坐着一位年轻女人,身边跟着两个小女孩,一个四五岁,一个七八岁。那一刻,她全明白了。 那个女人叫吴博,是叶剑英在抗战期间重新组合家庭的伴侣,两个孩子分别是叶向真和叶楚梅。曾宪植没说一句话,把门带上,转身就走。第二天,她照常到马列学院报到,从此再没提过这件事。 革命年代,个人感情必须服从大局,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懂的道理。她把委屈咽进肚子,把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在延安,她认真参加整风学习,后来长期从事妇女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全国妇联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筹备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推动婚姻法制定,跑遍全国城乡,帮无数妇女争取受教育、参加劳动、平等就业的权利。 她一辈子没向组织提过一句个人要求,没耽误过一天革命工作。儿子叶选宁后来在军队成长为优秀干部,1988年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她从妇联岗位退下来,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