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加怡接棒金立群,别再让“印度提款机”标签贴下去了! 金立群掌舵十年,亚投行确实越做越大,但给印度的贷款实在扎眼,累计300亿人民币、占比近三成,网友喊“印度投行”真不冤。 更让人膈应的是,印度一边拿低息贷款修基建,一边还炒作“债务陷阱”,典型的端碗吃肉、放碗骂娘。 咱先掰扯掰扯这300亿人民币到底花在了哪儿。印度这些年修的德里-孟买工业走廊、东北部电力输送网,还有不少城市的污水处理项目,背后都有亚投行的真金白银。要知道,亚投行的贷款利率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低近两个百分点,还款期限还能放宽到25年,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优惠条件。换作任何一个讲道理的国家,就算不感恩戴德,至少也得念着点合作的情分吧?可印度偏不,转头就跟着西方媒体起哄,说什么“中国通过亚投行控制他国经济”,把自己塑造成“债务陷阱”的受害者。 这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你拿着人家的低息贷款搞建设,解决了自己的基建短板和就业问题,转过头就泼脏水,这跟吃饭砸锅有啥区别?更讽刺的是,印度自己也在给周边国家放贷,利率比亚投行高得多,还款条件还苛刻,却从来没人说它搞“债务陷阱”。双重标准玩到这份上,也真是把厚脸皮发挥到了极致。 亚投行成立这十几年,初衷是帮发展中国家搞基建、促发展,咱们中国作为发起国,一直抱着开放共赢的心态,没想过要搞什么“控制”。金立群掌舵的十年里,亚投行从最初的57个成员国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项目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多个地区,确实实打实帮不少国家修了路、架了桥、通了电。可偏偏在印度这儿,好事办出了窝囊味——贷款给得最多,换来的不是合作共赢,而是反咬一口的抹黑。 网友喊“印度投行”,倒不是否定亚投行的成就,更多是恨铁不成钢。300亿占比近三成,意味着其他几十个成员国分剩下的七成资源,有些更需要资金支持的小国家,反而拿不到足够的贷款。印度拿着这么多优惠,不仅不珍惜,还到处拆台,这让其他成员国怎么看?长此以往,谁还愿意真心实意跟亚投行合作? 现在邹加怡接棒,不少人都盼着能有新气象。了解她履历的人都知道,这位女将在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摸爬滚打多年,最擅长的就是风险管控和多边合作谈判,做事风格向来果断务实。她上任后的第一要务,恐怕就是要给亚投行的贷款政策“拧紧螺丝”——不是不再给印度贷款,而是要让贷款回归“互利共赢”的本质,不能再当免费的“提款机”。 未来的贷款,是不是该多些附加条件?比如要求贷款项目必须有明确的还款计划,必须保障中方企业的参与权,一旦发现借债国炒作“债务陷阱”,就该暂停贷款审批。毕竟,亚投行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各个成员国的共同财富,没理由让某一个国家肆意挥霍还反过来抹黑。 更重要的是,亚投行得把贷款资源更多向那些真心合作、懂得感恩的国家倾斜。比如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用亚投行贷款修的公路、港口,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还让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铁杆朋友;还有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通车后极大降低了当地物流成本,人家从来没说过什么“债务陷阱”,反而到处夸亚投行是“发展的及时雨”。 印度要是还想继续拿亚投行的低息贷款,就得收起那套双标嘴脸。别一边心安理得地花着钱,一边又跟着西方抹黑自己的债主。真要是觉得“债务陷阱”可怕,那就别来借钱;既然来了,就得遵守游戏规则,懂得合作共赢的道理。 邹加怡的上任,是亚投行调整航向的一个重要信号。未来能不能甩掉“印度提款机”的标签,能不能让亚投行的贷款真正发挥作用,能不能让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入人心,就看这波操作了。毕竟,国际合作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光靠中国一味让利换不来真心,只有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亚投行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