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频收反诈短信,小众App成诈骗温床,谁在给骗子开后门? 11月21日,北京市网信办、公安局和通管局联合召集18家小众通讯应用公司开会,会议依据法律提出明确要求,用户必须完成实名注册才能使用服务,企业要严格管理账号,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二次验证或暂停服务,公司内部需设置专人负责反诈骗工作,并制定清晰的管理流程,应用在启动时必须向用户弹出防骗提示窗口,同时提供举报功能入口。 这些App平时打着加密和企业协作的旗号,躲在主流应用商店外面没人管理,它们嘴上说只供合法用途,实际上根本不管用户做什么事情,骗子喜欢使用这些软件,因为不容易被追踪,还能远程控制手机,配合假通缉令把人吓住。 这种事情不光北京有,全国各地都在查办,广东和上海也处理过类似案件,但北京这次的做法不同,它第一次把好几家公司集中到一起,列出清单要求整改,这等于明确告诉人们,开发和运营这些工具的公司也要承担责任,不能再拿“不知情”当借口。 那18家公司还没给出修改方案,很多是小团队开发的,技术能力有限,合规意识也薄弱,能否真正完成整改让人担忧,如果拖延不改,轻一点会被罚款,严重的话产品会被下架,另外很多人没意识到,FaceTime在国内缺乏内容审查机制,诈骗分子冒充警察拨打电话,系统无法拦截,相当于给这些人开了条绿色通道。 我仔细想了想,这些小软件能够一直存在,说明监管方面确实有漏洞,不是所有工具都要承担责任,但要是放任不管就相当于助长问题发展,普通人防止被骗当然重要,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更加关键,不要等到钱已经被骗走了才想起来去查,那时候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