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速递! 日本突然官宣! 11月19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日本政府已向美国完成“爱国者”防空导弹交付,消息经九派新闻等媒体核实。 这是日本2023年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后,首次出口杀伤力武器,标志其安保政策彻底突破“专守防卫”框架。 此次交易源于2023年岸田内阁修订“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打破杀伤性武器出口禁区,而这一政策调整无需国会复杂立法,仅经内阁表决即可推行。 背后是经济与战略双重驱动:经济上,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业依赖武器出口破解“小众高成本”困境。 2024财年日本防卫产业收入达1.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5%;战略上,日本借军售深度绑定美日同盟,成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支点,形成“日本补库存-美国援乌”的间接支援链条。 美日军事一体化正持续深化,两国联合研发先进拦截弹、共享导弹预警情报,日本自卫队已从美军“后方支援”转变为“武力随扈”。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正加速构建远程打击能力,引进JASSM-ER隐身巡航导弹等装备,自民党还计划进一步取消武器出口限制。 作为曾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日本军力扩张已引发周边国家警惕,可能触发地区军备竞赛。其突破战后体制的一系列动作,是对历史教训的漠视,也给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带来不确定风险,国际社会需保持高度警惕。 多数亚洲网友直指“军国主义招魂”,认为日本借武器出口突破战后束缚,“从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到出口杀伤性武器,每一步都在架空和平宪法”。 有网友结合自卫队恢复“大佐”等二战军衔的操作吐槽:“带着侵略历史的国家扩军售武,就是给地区安全埋雷”,担忧这会触发军备竞赛,破坏亚太平衡。 部分网友关注政策背后的长远影响,认为这是日本“军事正常化”的关键一步,“现在出口导弹,下一步可能就是护卫舰、战机,武器出口限制会越拆越松”。 也有网友理性分析:“日本军工产业快撑不住了,出口是为了盘活产业链,但绑定美国的战略风险更大”,担心未来日本武器可能流向更多冲突地区,加剧全球武器扩散。 日本这波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真不是小事啊!以前受和平宪法绑着,现在一步步松绑,首次卖杀伤力武器,明显是往“军事正常化”使劲。一边靠军售绑紧美国,一边盘活自家军工,可忘了当年的侵略历史。 这操作只会让周边国家警惕,搞不好引发军备竞赛,亚太和平又多了层风险,真心觉得该守住战后秩序,别瞎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