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难点”变“亮点”温州激活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引擎

社区开展垃圾分类集中宣教。

温州网讯近年来,我市持续将垃圾分类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制定了《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温州市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的工作机制。聚焦针对部分老旧小区人口结构复杂、分类意识薄弱、基础设施老旧、管理难度大等挑战,按照“一区一策”的治理提升要求,结合区位特点、投放人群等实际情况,对不同小区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通过动员社会志愿者集中入户宣教、统筹部署开展垃圾投放点位便民化改造、建立“申报交付”收运体系,不仅有效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更实现了分类规范收集、合规处置,切实解决了基层垃圾分类主体责任难落实、群众习惯难养成等顽疾。

温州绿园社区的明乐小区属于典型的全开放式老旧小区,拥有居民1750户、常住人口4327人,小区内老年人口、亲子家庭及过渡性住户集中,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薄弱,垃圾随意丢弃等乱象频发,环境秩序维护也面临严峻挑战。今年以来,绿园社区开启了系列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治理探索,走出一条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道路。

导入期:夯实基础,精准动员。由社区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小区内6个垃圾点位进行便民化升级,并率先将10组团的3号垃圾房确定为“定时定点”投放试点,覆盖646户居民。同时,制定集中宣教计划,在两周内完成对试点区域646户的“全覆盖”入户宣传,努力得到居民对开展垃圾分类的支持和理解。

执行期:有序启动,激励引领。“定时定点”投放管理试行后,在试点点位安排了督导员进行持续3个月的现场指导与破袋协助,每日记录居民投放情况,对多次未及时、未准确分类的住户进行“一对一”专门督导。同时,社区还建立了双轨激励机制,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可获得积分,并创新将积分与小区管理费挂钩,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发展期:巩固习惯,长效推广。社区内部打造出“一米菜园”微循环生态系统,设立专门的堆肥区,可将居民产生的易腐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肥沃土壤用于社区绿化,实现“就地转化、变废为宝”。社区还设立了“碳秘小屋”,定期开展社区可回收物回收活动,居民通过投放废纸、塑料瓶等获得现金奖励或存入“绿意坊创想园存折卡”积分。通过系列趣味性的投放管理、再生利用措施,居民的垃圾分类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从“嫌麻烦”到“习惯成自然”。

绿园社区的有效实践是我市强化政社协作,将垃圾分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探索。下一步,我市将以成功实践为范本,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不断深化老旧小区分类成果。

通讯员温环宣记者夏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