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认为理想问责18人后,更该想“如何让员工不犯错”。理想这次对MEGA起火、L系

我认为理想问责18人后,更该想“如何让员工不犯错”。理想这次对MEGA起火、L系列异响的问责确实够狠:14人+4人被处理,直接员工解约、管理者扣绩效。“出事就有人担责”是底线,但比起事后追责,更该琢磨:怎么从流程和管理上,把“人会犯错”的风险提前拦住?就拿MEGA冷却液渗漏来说:问题出在“验证不充分”,但“充分”的标准是谁定的?研发环节有没有强制的多部门交叉验证?比如冷却液防腐性能,是只测了实验室数据,还是加了极端环境的长期测试?如果流程里没把“验证边界”写死,只靠员工经验判断,那“失误”就是大概率事件。再看L系列下摆臂异响,根源是“油脂试验验证不足”。这事儿本质是“细节漏检”,智能底盘部门的测试清单里,有没有把“不同路况下的异响反馈”列为必测项?有没有用户实测环节提前暴露问题?如果管理上是“做完基础测试就过审”,那批量交付后出问题几乎是必然。新势力拼速度没错,但“快”不能以“流程缺位”为代价。理想这次追责够果断,但更关键的是:能不能把“事后问责”的力度,转化为“事前补流程”的精度?比如给关键部件加“双盲验证”、给测试环节加“用户场景模拟”、给跨部门加“风险共担机制”,让每个环节都有“纠错缓冲带”,才是真的对用户负责。毕竟,用户要的不是“谁被开除”,而是“我的车不会出问题”。(依据 图2: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

评论列表

用户44xxx09
用户44xxx09 2
2025-11-15 01:26
这次的临时工变成了冷却液
谢3略
谢3略 1
2025-11-15 08:16
真不敢买,质量监管都没有

用户87xxx89 回复 11-15 19:39
买不起说啥不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