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   全球仅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中国却一台都没

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   全球仅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中国却一台都没有,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对服务器动“手脚”,我国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根服务器并不多,全球只有13台逻辑根服务器,编号从A到M,其中10台由美国控制。   最重要的主根服务器A根,就位于美国本土,归美国政府授权的ICANN统一管理,其余3台虽设在瑞典、荷兰和日本,但管理机制依旧绕不开ICANN的掌控。   这种格局并非偶然,互联网的雏形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阿帕网”,那是美国军方主导的网络通信实验项目。   技术起点决定了主导权归属,美国理所当然地在互联网架构中占据核心地位,几十年下来,美国不仅把根服务器“握在手里”,还掌控了全球域名解析体系的神经末梢。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美国真想动手,能不能让中国断网?从技术上讲,这并非空穴来风。   根服务器的功能是将我们输入的网址,比如“people.cn”,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IP地址。   如果美国通过ICANN下令,停止对“.cn”域名的解析,理论上中国所有以.cn结尾的网站就像被拔了电源,用户在互联网上将无法访问这些站点。   更严重点说,这相当于在全球互联网地图上,把中国“抹掉”。   这不是夸张的推测,有先例可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要求ICANN中止对伊拉克国家域名“.iq”的解析,伊拉克的全部政府网站、商业网站当场蒸发。   2011年利比亚也遭遇过类似状况,2020年美国对伊朗施加网络制裁,除了技术封锁,还威胁切断海底光缆,要求谷歌、亚马逊等停止服务,造成伊朗数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说明,一旦地缘冲突升级,掌握根服务器的国家,确实可以对目标国家施加“网络绞索”。   不过,真到这个地步,中国真的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早在2003年,中国就意识到“根”在人手、网随人断的隐患,开始部署根服务器的镜像节点。   简单讲,镜像服务器就是根服务器的“复制品”,可以在本地完成域名解析,不用每次都去美国“问路”。   比如2019年,L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在上海上线,同年贵州建成了西部地区首个国家顶级域名节点。   到2023年,中国已经部署了十多个镜像节点,国内99%以上的域名请求都能在境内完成解析,不用出国。   镜像是“备胎”,那有没有“正主”?有。2016年,中国主导发起了“雪人计划”,目标是打破IPv4根服务器数量受限的瓶颈,建设一个基于IPv6的新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系统。   在这个新架构下,全球部署了25台IPv6根服务器,其中中国拥有4台,包括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   这标志着中国正式突破了“无根”的局限,具备了主导权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即便美国打出“断网”牌,中国也不是束手无策的“网络孤岛”。   更关键的是中国近年来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步步为营,早已不再依赖单一系统。   像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服务商的兴起,让中国企业在云服务上摆脱了对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依赖。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进“.cn”顶级域名体系的完善,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国产芯片等关键技术持续投入,确保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信息通信的最低保障。   互联网的设计本身并不是“单点失败”的结构,全球的根服务器虽然逻辑上只有13台,但通过任播技术,这些服务器的镜像节点早已遍布全球上千个地方。   即便某一节点出问题,其它节点也能接替工作,用户感知几乎为零。   2002年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DDoS攻击,一口气打瘫了9台根服务器,但由于时间短、响应快,全球用户几乎没有任何感觉。   所以美国即便想“拔网线”,也不能轻举妄动,一旦在根服务器上动手脚,所引发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的断网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震荡。   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国际金融、贸易、物流、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断掉中国的网,等于切断了全球神经的一根主干线,后果不仅会反噬自己,还会引发全球经济系统的连锁反应。   从治理角度看互联网的未来也正在从“美式独霸”向“多边共治”转型,越来越多国家呼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开放的网络治理体系。   在联合国、ITU等多边平台上,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网络空间治理规则的国际协商,倡导网络主权、数据安全和技术中立。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互联网是一张印着“Made in USA”的全球网,那么未来,它更像是一张交织着多国利益、技术和标准的立体网络。   美国是否依然拥有“拔线”的能力,技术上或许还存在,但政治代价和国际影响,已远非当年伊拉克、利比亚、伊朗那样轻而易举。   信息来源: 《美国可随时掐断中国网络?专家:不必担忧根服务器的事儿》——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