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乌克兰军事专家康斯坦丁·马绍韦茨认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乌克兰武装部队能够除俄军在

乌克兰军事专家康斯坦丁·马绍韦茨认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乌克兰武装部队能够除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附近的钳形攻势。 这话虽然听着刺耳,但瞅瞅前线的实际情况,还真不是瞎说。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虽然高调宣布了反攻计划,想解红军城之围,可现实里的困难堆成了山,俄军压根没给他留多少操作空间。 西尔斯基的算盘打得其实挺清楚,就是把主攻方向放在红军城北面。他琢磨着集中兵力,把俄军那个第51集团军一口气推过卡泽尼·托列茨河东岸去,这样就能在北边撕开个口子,缓解城里的压力。 具体打法是瞄准俄军在扎季绍克(也就是苏沃罗沃)、费奥多罗夫卡、拉济诺到红利曼这一条防线,想从中打开突破口,拿下罗金西克,最后让部队能冲到红军城。但这计划听着美好,执行起来却步步是坎儿。 最要命的是,俄军那边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早就防着这一手了。在拉济诺那儿,俄军花了大功夫,建起了一片坚固的防御工事区。这地方简直成了个铁疙瘩,乌军冲了几次都没啥进展,反而自己损耗不小。 这就像你使劲挥拳打过去,结果砸在了钢板上,手生疼。而且,俄军指挥部还不停地往红利曼和苏沃罗沃这些关键地方添兵,明显是要死守这条线,不让乌军有隙可乘。 更让乌军头疼的是,俄军不光在防守上硬得很,它还想着主动出拳。情报显示,俄军正在格里希诺那边捣鼓着新一轮进攻准备。这一招挺狠的,相当于乌军在北边使劲,俄军却想在另一个方向捅乌军一刀。 要是格里希诺那边被俄军突破了,那西尔斯基的整个解围计划根基就动摇了,红军城北面的压力不但没减轻,可能自个儿的后路还会受到威胁。这就好比你想救被包围的兄弟,结果发现自己也有被反包围的风险,仗打得别提多憋屈了。 说到兵力,那更是乌军心里永远的痛。西尔斯基自己都承认,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投入的兵力和装备,平均是乌军的三倍,在一些重点进攻区域,优势甚至能拉到四到六倍。这种悬殊之下,乌军别说大规模反攻了,就是想守住现有阵地都得拼掉老命。 过去一周他们击退了俄军大概350次进攻,听着挺英勇,但这种高强度的消耗战,乌军的人力和装备根本耗不起。战场上经常出现炮弹打光的情况,有乌军指挥官抱怨,有时才到早上十点,炮兵就回复说弹药没了。这种后勤上的捉襟见肘,让前线士兵的仗更难打。 红军城这地方本身也是个残酷的“绞肉机”。战前这就是个重要的公路铁路枢纽,乌军靠着它给其他阵地补给和调动兵力。 现在仗打了一年多,小小的城镇被彻底打成了废墟。战斗已经发展到最残酷的巷战阶段,双方控制区甚至“灰色地带”每分钟都在变化,传统的前方后方概念在这里已经模糊了。 无人机在这场消耗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双方每天在战区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加起来能有上千架,导致兵力伤亡率惊人。这种消耗速度对兵力本就紧张的乌克兰来说,简直是难以承受的流血。 再看俄军,它虽然推进慢,但仗着兵力和火力优势,采取的是“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它不追求一下子来个大的闪电战,而是用小股步兵配合无人机,一点点磨,同时用装甲部队在侧翼施压,试图切断乌军的后勤线。 俄军还拥有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苏-34战斗轰炸机挂着滑翔制导炸弹,能远离前线轰炸乌军据守的建筑物,这种炸弹乌军到现在也没找到太有效的应对办法。 俄罗斯甚至计划将这种炸弹的产量从2024年的4万枚提升到2025年的7万枚,看来是想靠绝对的火力优势压垮对手。 所以综合来看,乌克兰专家马绍韦茨的悲观判断,确实反映了波克罗夫斯克前线乌军面临的残酷现实。 西尔斯基的计划在战术构想上或许有其目的,但在俄军绝对优势兵力、预先构筑的坚固防御、以及潜在的侧翼进攻威胁下,这个解围行动的成功希望极其渺茫。 红军城的命运,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是能否守住的问题。一旦这座城市失守,将为俄军下一步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推进打开通道,乌军将只剩下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这最后一条主要防线,届时乌克兰在东部的战场态势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