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诚意还来中国?爱沙尼亚前脚官宣访华,民进党后脚就高调放话:将在当地设立办事处!11月4日台媒爆料,赖清德当局外事人员林佳龙当众表态,不仅感谢爱沙尼亚国会通过相关法案,还展示出了他们的野心——在欧洲非邦交国推动总和外交是核心目标! 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在2024年11月4日至6日访问中国,这是十年来首位爱沙尼亚外长来华。 外交部发言人早在11月3日就宣布了这个消息,应王毅邀请,目的是谈中爱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爱沙尼亚作为欧盟成员国,经济体量小,人口才130多万,跟中国这样的大市场合作,对他们来说是实打实的机会。 查赫克纳来华期间,王毅跟他会谈,强调中方重视两国关系,希望爱方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欧盟调整对华认知。中方还表示愿意同欧方商签自贸协定,这是给爱沙尼亚递了个橄榄枝。 爱沙尼亚出口主要靠欧盟内部和周边国家,但中国市场潜力大,如果能深化经贸,肯定对他们有利。可就在访华前脚落地,后脚民进党当局就高调放话,说要在爱沙尼亚设“办事处”,还感谢爱议会通过相关法案。 这事时间点卡得太巧了,让人觉得爱沙尼亚这趟来华,是不是带着点试探的味道。 民进党当局的“外事负责人”林佳龙在11月4日公开表态,感谢爱沙尼亚议会今年4月通过的法案,为台湾在塔林设办事处提供了法律基础。 他还强调,这是在欧洲非邦交国推动“总和外交”的核心目标。 “总和外交”就是民进党当局的一套策略,赖清德上台后继续推,目的是在没有“正式邦交”的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非官方交流,扩大所谓“国际空间”。 赖清德从2024年5月上台以来,就在国际上折腾,“邦交国”越来越少,现在只剩12个,包括欧洲的梵蒂冈、非洲的史瓦帝尼,还有些中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国。 像巴拿马、多米尼加这些以前的邦交国,早几年就断了。民进党当局不甘心,就转而在欧洲“非邦交国”下手,爱沙尼亚就是其中一个。 爱沙尼亚议会外交委员会成员在10月底到11月初“访问”台北,赖清德还接见他们,谈了科技和经贸合作。这趟“访台”后,林佳龙就跳出来说推进设处事宜,明显是想借爱沙尼亚的东风刷存在感。 爱沙尼亚外交部在10月28日回复媒体,说2023年内阁会议决定接受设立非外交性质的“台北办事处”,但至今没收到正式申请。 林佳龙后来澄清,说不是两年,而是爱议会4月才通过法案,双边协商其实半年前才启动,现在还在谘商中。 目前,爱沙尼亚事务由“台湾驻拉脱维亚代表处”兼管,进展缓慢。爱沙尼亚政府重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想在外交上搞大动作。 爱沙尼亚是欧盟成员,在涉华问题上往往跟着美国和西方走,但也得掂量中国市场的分量。中国是爱沙尼亚的重要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有增长潜力,如果因为台湾问题闹僵,肯定得不偿失。 大陆外交部在11月5日,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谴责爱沙尼亚议会成员访台,称这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向台湾当局发出错误信号。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谁都不能碰这条红线。 查赫克纳访华时,王毅直接点明,中方期待爱方谨慎处理涉台问题,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 这些年类似事不是没发生过。立陶宛2021年允许台湾设立“办事处”,用“台湾”的名称,结果中国大陆直接降低外交关系级别,经贸往来大幅缩水。 立陶宛企业损失惨重,出口到中国的东西锐减,当地官员后来在议会辩论时还互相推责。现在爱沙尼亚要是步入立陶宛的后尘,肯定得好好算算账。 这事暴露了爱沙尼亚的矛盾心态,也让民进党当局的把戏露馅。爱沙尼亚访华后,双边关系能不能上台阶,就看他们怎么选。民进党当局继续折腾,只会加速孤立。 国际社会越来越清醒,一个中国是大势,谁都改变不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