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懂,专家鉴定后发现,该考生竟在高考中采用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懂,专家鉴定后发现,该考生竟在高考中采用甲骨文写作!经过翻译,阅卷组发现考生作文严重跑题,最终只得了6分,此事传开后,成绩一般的男孩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可入学后不久,他的导师就选择辞职,甚至说出了:“这样的学生我没法教!” “你这个答案写得是甲骨文字啊?”当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那一篇极为特殊的高考作文时,这句话大概是当场的反应。 事情发生在2009年高考那年,作为全国统一考试中的一环,作文无疑是语文成绩中极其关键的一块。考场上,黄同学(化名)在答题纸上,竟然不是用我们日常熟悉的规范汉字,而是用甲骨文大面积书写。 阅卷组起初完全识别不出那文字,于是请来古文字方面的专家鉴定,才确认确实是“用了甲骨文字体”作答。而在作文被翻译后,结果也很明确:虽然形式稀奇,但内容严重偏题、逻辑不通,最终作文部分只给了6分。 不过虽然他的成绩并不出众,之后却被 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当时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一个焦点。 但是入校后,这位学生的学业发展并不顺利。其导师何教授表示,在培养过程中,黄同学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而且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尤其是黄同学的性格明显有些浮夸,喜欢夸大自己的学识,他的语气中带有明显失望。 其实黄同学之所以被关注,主要是因为他的作文“写得让人看不懂”,毕竟现代高考作文要求规范汉字,他却选择使用古汉字体系中的甲骨文字形,形式上更像“艺术行为”或“炫技”而非规范答题。 他或许认为“会用甲骨文字写作文,能突出我特别之处”,但现实是:评分老师根本无法依据平常的标准来批改这种“隐语”式答卷。 但尽管总分不佳,他却被四川大学“特例录取”。这种“怪才”式录取一方面显示学校、社会愿意给“非传统”人才一个机会;但另一方面,也给这个学生以及他的导师树立了极高预期。可当入校后导师发现实际能力与期待落差甚大,矛盾便难以避免。 从何崝教授的话来看,他并非轻易言弃者,却说出那样的评价,这意味着从入学到导师放弃,时间并不算短,至少导师尝试了。但他最终决定:“我不会再教他了。”这句话之重,或许是一位导师对自己的学生彻底失望才能说得出来的。 总得来说,很多人都会支持对于特殊人才的优待,但前提是对方确实有真正的学识和能力,不然单纯的“炫技”迟早都会“原形毕露”,希望黄同学能在之后的日子里好好沉淀自己。 信息来源: 中国日报网丨川大破格录取“甲骨文考生”教授递辞呈称不愿教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