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俄中贸易额下降近10%,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下降55%。 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

俄中贸易额下降近10%,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下降55%。 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向俄罗斯商业新闻网透露了,今年前9个月俄中贸易额达16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 他提到了中国海关部门的数据,特别是1-9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市场的供应量下降了55%。 而这根子,其实是俄罗斯的“钱袋子”出了大问题,绝非市场饱和那么简单。 先来看看俄罗斯的经济家底,就知道这泼冷水的根源在哪了。 俄罗斯经济的命根子是能源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占了它外贸收入的60%。 可今年国际能源市场偏偏不给力。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是70美元/桶,比去年同期的85美元跌了17%。 光这一项,就让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少了近200亿美元。 天然气更惨,欧洲建了更多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后,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量又减了15%,俄气公司今年前9个月的出口收入比去年少了120亿欧元。 外汇储备增速直接放缓到1.2%。 外汇少了,企业想进口中国的商品,连货款都难凑齐。 有个在莫斯科做家电进口的华人老板跟《环球时报》聊过,去年他每个月能从中国进20个集装箱的冰箱、洗衣机,今年因为俄企付不起人民币货款,订单直接砍了一半。 连俄罗斯最大的零售商Auchan(欧尚),今年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日用品都少了18%,理由就是“外汇紧张,优先保证粮食、药品这些刚需进口”。 这波贸易额下降,与其说是双边关系出了问题,不如说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和政策摇摆的深层脆弱性。 能源依赖是其“阿喀琉斯之踵”。 另一个“坑”又出现了。 再看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降55%,这事儿跟俄罗斯自己加的关税“坑”脱不了关系。 去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卖得有多火? 2024年中国品牌SUV在俄销量占了28%,哈弗H6、吉利星越L这些车,因为性价比高,比同价位的韩国车、欧洲车卖得好太多。 可俄罗斯看着本土汽车厂(比如拉达)没生意,就想靠加关税把中国车挡在门外。 今年1月直接把汽车进口关税从15%涨到了35%,还加了个“额外消费税”,排量1.8以上的车,每辆车还要多交5000美元税。 这么一折腾,一辆原本卖15万人民币的中国SUV,到俄罗斯店里就得卖到22万,涨了近50%。 俄罗斯老百姓哪扛得住这价格? 俄罗斯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降了4%,通胀率还维持在7.5%。 莫斯科一家汽车经销商说,今年前9个月,中国车的到店咨询量掉了60%。 “以前周末能卖3辆,现在一个星期卖1辆都难,客户一听到价格涨了两三成,转身就走”。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想保护的本土汽车厂,因为技术落后,造出来的车不仅配置低,价格还不便宜,拉达最新款SUV卖18万人民币,比加税前的中国车还贵,老百姓根本不买账。 结果本土汽车销量也没涨,整个汽车市场直接萎缩了30%。 土耳其和印度等国的汽车产品也面临同样的市场萎缩,这说明问题并非出在中国产品身上。 俄罗斯试图用关税保护本土产业的“善意”,最终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深刻地警示我们,封闭和保护主义在全球化分工的今天,往往最终会伤害自己最想保护的群体。 还有个隐性问题,俄罗斯的物流和支付渠道也受影响。 因为西方制裁,交货周期从去年的20天变成了现在的40天。 有个车企就因为支付延迟,导致100辆车在海参崴港滞留了一个月。 其实这波贸易额下降,不是中国不想跟俄罗斯做买卖,也不是中国产品没竞争力。 而是俄罗斯自身的经济问题——能源依赖症没治好,外汇收入跟着能源价格跌;想保护本土产业又用错了招,高额关税把市场活力搞没了,老百姓消费能力也下来了。 说到底,俄中贸易这波降温,跟两国关系没关系,全是俄罗斯经济疲软、政策急刹车闹的。 这不过是合作路上的一段坑洼路,不是走到了头。 要是俄罗斯能调整一下政策,比如降低不合理的进口关税,畅通外汇结算渠道,凭着中俄之间的互补性,贸易额肯定能涨回去。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丹尼斯·曼图罗夫也呼吁采取更多努力,以恢复增长模式。 普京最近还盯上了宁波港,俄高官接连来中国谈合作,双方还在扩大小麦进口、开发北极航道,这些都是好苗头。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只要俄罗斯能稳住经济大盘,贸易额有望在2026年重回峰值。 面对这种外部环境的“坑洼路”,中国企业出海不能只依赖一时的市场红利,更要在本地化生产、多元化市场和风险对冲上提前布局,构建真正的“反脆弱”能力。 这或许才是这次贸易下滑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毕竟邻居家的生意,本来就该越做越红火。 你们觉得俄罗斯要是把汽车关税降下来,中国车还能像去年那样在俄热销吗? 底下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