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0月中旬,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自11月8日起对高性能锂电池及其生

10月中旬,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自11月8日起对高性能锂电池及其生产设备、正极负极材料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项管制覆盖了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前极体相关物项,甚至具体到叠片机、连续石墨化炉等专用设备。 就在美国尚未化解稀土及大豆的外部压力之际,锂电池管制如同第二记闷棍。这不再仅仅是贸易争端的又一个回合,而是直指美国能源安全与科技霸权的“七寸”。 01 产业链的绝对统治:中国掌控命脉 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过数十年布局的结果。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正极材料产能中占比约96%,负极材料产能占比达85%。 这些材料正是美国本土电池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 此次出口管制不同于一般的贸易限制措施,它精准覆盖了从核心材料到制造设备的每个环节。管制清单包括重量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相关物项。 甚至连叠片机、连续石墨化炉等生产环节所需专用设备也同样被列入管制范围。 中国在锂电池领域的技术体系,几乎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全方位的产业链优势,使得任何试图绕过中国建立独立电池供应链的努力变得异常困难。 02 美国的软肋:电网与AI的“电源危机” 美国对中国锂电池的依赖度远超表面认知。彭博社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美国电网级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中,约65%来自中国进口。而这类电池,正被此次管制所涵盖。 储能系统是维持电网稳定的关键环节,虽然鲜少出现在公众视线范围内,它不直接发光,但支撑着照亮世界的光。 2017年至2023年间,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翻了一番。AI产业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电力负载,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新美国安全中心能源、经济和安全项目主任基尔克雷斯直言,“能源已是当前美国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制约因素。” 在锂电池管制宣布后,资本市场反应迅速而剧烈:依赖中国电池组件的美国Fluence Energy电池公司和特斯拉等股价一度大幅下跌。这一市场震荡反映出美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的脆弱性。 03 反击的困境:美国供应链本土化的挫折 美国并非没有预见到这些风险。自拜登签署《削减通货膨胀法案》以来,美国政府推出多项支持性政策以建立本土电池供应链。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建立独立电池供应链的努力正遭遇重大挫折。 10月中旬,美国能源部突然终止了向美国电池技术公司提供的5770万美元补助金。这一决定对该公司造成重大打击,导致其在周四早盘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值。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国防部取消了一项钴的采购招标,这是特朗普政府试图增加美国国内关键金属供应所面临挑战的新迹象。 这项采购原本是美国政府自1990年以来首次尝试采购钴金属。 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后勤局最早于8月中旬发布了招标文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最多采购约7500吨合金级钴,用于战略储备。然而,自宣布采购方案以来已多次延长投标截止日期,最终招标又被取消。 04 全球棋局:供应链争夺战开启 面对供应链危机,美国正加速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构建联盟。10月21日,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价值85亿美元的關鍵礦產協議,宣佈將在一年內打造足以改變全球格局的稀土供應鏈。 特朗普豪言:“一年后我们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将多到无处安放。” 然而,这些替代方案面临现实挑战。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第四大稀土储量国,力图通过本土加工能力替代中国供应。 但关键矿产价格持续低迷仍制约产业发展,且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需要时间,而美国企业的稀土库存量仅能维持两三个月左右。 中国此次的管制措施,与4月份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以及近期对高性能锂电池的管制,形成了一套组合拳。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这突显出“中国对支撑全球主要制造业的关键材料、零部件和技术供应链的全面控制。” 美国的AI数据中心在高速运转,电动车主在充电桩前等待,电网运营商在监控着电力波动——所有这些场景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一块块由中国供应链主导的锂电池。 特朗普政府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并豪言“一年后我们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将多到无处安放”,但远水难解近渴。美国企业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两三个月,而锂电池供应链的本土化至少要数年时间。 全球能源权力的争夺战,正从油田转向锂电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