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25年11月的马尼拉,连绵的阴雨把贫民窟的土路泡得泥泞不堪。玛丽娅抱着3岁的

2025年11月的马尼拉,连绵的阴雨把贫民窟的土路泡得泥泞不堪。玛丽娅抱着3岁的女儿,站在铁皮屋檐下,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韩文写着"昌珉,18岁,你信吗?"这是那个韩国男人留下的唯一痕迹,七年前他消失时,女儿还在襁褓中。 这样的故事在菲律宾并非孤例。韩国公益组织"解决抚养费的人们"创始人具本昌透露,他们手头积压着5万名韩菲混血儿的求助案例,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马尼拉、宿务等城市的贫民窟,60%因贫困辍学,更因没有合法身份连公立学校都进不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4年的报告显示,菲律宾混血儿童失学率是普通儿童的3.2倍。 跨国追责的路途布满荆棘。韩国《民法》第905条确实规定非婚生子女生父需支付抚养费至其成年,但具本昌给出的数据冰冷而现实:"追讨成功率不到10%。"2023年首尔家庭法院曾判决某韩国男子每月支付15万韩元抚养费,可他回国后立刻换了手机号,菲律宾母亲拿着判决书找到韩国使馆,得到的回复是"无法强制执行"。 2024年9月韩国国会通过的《具荷拉法》曾带来一丝希望,该法案规定未尽抚养义务的父母将丧失继承权。但具本昌算过一笔账:法案2026年才生效,且只涉及遗产分配,不解决当下急需的抚养费。他记得一位母亲的孩子因无钱医治,在1岁时夭折,而那时法案还在国会审议中。 菲律宾的法律环境同样严峻。《菲律宾家庭法》完全禁止堕胎,哪怕是强奸导致的怀孕。2025年10月菲律宾卫生部数据显示,每年有约3000名女性因非法堕胎死亡。玛丽娅怀孕时曾去过黑诊所,看到女人躺在血污的床上被粗暴按压腹部,吓得夺门而出。"要么冒着生命危险堕胎,要么生下没爹的孩子",这是当地女性面临的残酷选择。 跨国司法协作的缺失让维权难上加难。中韩菲三国间没有专门的亲子责任司法互助条约,意味着两国判决互不承认。具本昌帮一位母亲计算过跨国诉讼成本:韩国律师费150-300万韩元(约8000-16000元人民币),往返机票住宿至少5万比索(约6500元人民币),加上公证翻译等杂费,总支出相当于一个贫民窟家庭三年的收入。 韩国男性的"失联套路"往往早有预谋。具本昌总结出三板斧:隐瞒真实身份、留临时手机号、许下空头承诺。有位母亲直到孩子生病,才发现男人留下的韩国地址是家便利店。社会学家李美妍指出,菲律宾已成为"法律漏洞洼地"——避孕堕胎受限、跨国追责困难、当地女性维权能力弱,2025年韩菲混血儿数量仍以每月近百例的速度增长。 黑暗中仍有微光。具本昌的组织采取"野路子":在韩国网站公开失联父亲照片。2025年11月,一个消失7年的韩国男人因照片曝光主动联系,承诺支付抚养费。马尼拉的"韩菲妈妈互助会"已聚集200多位母亲,她们分工合作:懂法律的帮忙看文件,会手工的带领摆摊。玛丽娅现在跟着会长莉萨做贝壳饰品,月收入8000比索,虽然微薄但能维持生计。 法律进步虽慢但未停步。2025年10月,韩国国会开始讨论《跨国亲子责任协作法案》,计划与菲律宾签订司法互助协议。菲律宾国会也有议员提议,在危及母亲生命时允许堕胎。具本昌收到了韩国法务部的建议邀请函,他把这张纸贴在办公室墙上,旁边是孩子们的照片。 雨还在下,但玛丽娅的包里除了那张旧字条,多了张姐妹们凑钱拍的女儿照片。她准备下次去韩国使馆时递给工作人员:"你看,这孩子值得被负责。"5万混血儿背后,是无数个不放弃的母亲,她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对抗着制度的冰冷。法律或许会迟到,但母爱从不会缺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