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宣布了。 7到10天这个窗口,被他定为同盟友

快讯!快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宣布了。 7到10天这个窗口,被他定为同盟友敲定停火方案的时间表。据财经社报道,这是对外给出的最新进展。 同一波表态里,他还把目光投向远程打击能力。据媒体报道,他向美国提出获取“战斧”巡航导弹的诉求,如属实,这一步意味着把打击半径推到更深。 2023年至今,乌军已经拿到的远程手段是现成的。比如ATACMS射程可达约300公里,英法的“风暴阴影”/SCALP约250公里,这些在克里米亚方向的目标上已被多次使用。对照来更远的纵深仍有缺口。 1600公里,这是“战斧”常见型号的射程数字。问题在于,该弹常见平台是舰艇和潜艇,岸基整合需要发射车、指挥链、导航与目标指示的改造,短期内难以完成部署与磨合。 莫斯科方向的防空态势也不轻松。过去两年,多起无人机飞抵莫斯科周边的事件,已经推动当地密集加固防空与电子对抗。若乌方具备更远程的常规打击能力,俄方回应级别大概率同步上调。 电力、供水与交通是民众最直接的感受。每一次空袭扩大,城里最先出问题的就是这些关键服务,一次又一次的抢修已经说明成本之高。 美国和北约在远程援助上一直小心。据公开报道,美方对乌军使用某些美制武器的地理范围设置了约束,主要围绕边境火力压制,深远纵深一直是高敏感区。 回到停火本身,真正能落地的方案需要三件事:停火线的明确、监控机制的可执行、违规后的处置规则。任何一项含糊,都可能在一次炮击后立刻破局。 筹码确实重要,但筹码必须可用、可控、可讲清。没有到手的远程导弹谈不上威慑;到手却缺少使用规则,同样会把风险推高。 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的抢修队这一年多来几乎没有闲过。一次次断电后的连夜复电,已经成为日常画面,这说明前线的压力会快速传导到后方生活。 谈方案需要把红线画清,谈援助需要把边界说透。这两条线同时推进,协同越紧,误判空间越小。 对盟友而言,给还是不给、给到什么范围,都会影响节奏。如果给得过快、过远,升级的门槛就被动被改写;如果完全收紧,又会削弱乌方谈判位置。 最终落点还是三句话:停火要靠可执行的安排,远程武器不是万能钥匙,减少误判的同时稳住前线和民生,才可能把这7到10天的窗口用出效果。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68
用户13xxx68 3
2025-11-04 22:30
停什么火呀,你还伸手要武器呢
用户13xxx68
用户13xxx68 2
2025-11-04 22:32
说最硬的话,挨最狠的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