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政委地位高资历深,如果参与评衔,能否跻身开国大将之列?

峻辉聊过去 2024-05-03 02:23:00

最近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人专门写文章分析了建国初期评选出的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几个军衔的待遇差别。

当时,总共评选出了1000多人。其中,元帅是最高级别,属于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少将的级别则最低,属于行政七级,享受的是部长级别的医疗待遇。

具体的数量上,大将只评选出了10位,级别仅次于元帅,是行政四级,享受的是副总理的待遇,可以说待遇和级别也都很高了,而能担此大任的都是军队里面数一数二的好手。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0位大将的功绩都很过硬,如粟裕、陈赓、谭政、王树声等响当当的名字都在大将之列。

不过,里面好像独独少了地位高、资历深的薄一波政委,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以他的经历和背景,如果他当初参与评衔,能否也跻身到开国大将的行列呢?

开国元老

先说薄政委的资历如何之深,他虽未获评开国大将,但一直都被认为是“开国元老”式的人物。

他出生在山西定襄县的蒋村,在1925年就入党了,当时只有17岁,是绝对的老党员。

建国前后,他还担任过华北局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多个职务。建国之后,他还官至国务院副总理。

在评价他的才能时,有人称其为“文武双全”。

有一个比较能说明的例子是1936年,他受到了中共北方局的派遣,借着“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了山西老家,和当地以阎锡山为首的地方势力建立起了抗日统一战线。

当时,他们用的是阎锡山方面的武器,在当地组建起了一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也叫山西新军。他有着筹谋和谈判的才智,也有军事战略上的能力,确实在文武方面都是一把好手。

薄政委和主席的一段谈话也很是出名,能充分说明他的资深和过硬的背景,因此很受中央重视。

1943年,他赶到延安参加七大的预备会。主席在他到的第二天就把他接到了自己的住处,还不住地重复着“如履薄冰”四个字,说薄一波这个名字让自己想到了汉朝薄昭的历史故事。

在七大选中央委员的时候,有人曾觉得薄一波在1931年被捕入狱过,不适合担此重任,甚至连上候补名单也不合适。

主席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就说为什么不可以,薄一波不只应该上候补名单,也是能够当选中央委员的。

主席的这个意见在当时的代表团里面是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的,后来薄一波能够在37岁的年纪就顺利当选中委,可以说是受到了主席很大的支持。

后来,他在1949年3月担任中财委副主任的时候,也是由主席亲自点将的。主席对他说了一句话:“那你就把华北局搬到中财委去办公嘛!”

意思是,不要太顾虑他本有的华北局第一书记的身份,再多做一些工作,身兼多职。主席相信,他是有这个能力能做好的。

功在经济

除却开国初年的历史贡献,薄一波在经济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也是一直为人称道的,被称作是富国功臣。

主席还曾评价他,说他是经济战线的“四大名旦”之一,另外三人分别是陈云、邓公和李先念。

有人总结,他在经济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个阶段,一个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帮助国家完成了经济恢复;一个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帮助建立了相对系统完整的现代经济体系;还有就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956年,他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时候,正碰上我国经济工作中出现了冒进的不好苗头。他察觉后,便开始带头和其他的领导同志配合,来反对这一倾向。

当时,我国工业建设中强调“多快好省”最初便是由他和周总理一同向毛主席汇报的。

在后来的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中,这四个字又发展成了一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在后来的中共八大上,薄一波再次成功当选中央委员,而他关于经济建设中积累和消费关系问题的发言也被写进了“八大”的决议。

他当时提到,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要保证我国国民收入里面积累部分的比重,让其不要比20%低,甚至还要高;国家预算收入的比重,则不要比30%低,或者更高;国家预算支出中基础建设支出的比重不要比40%低,或者更高。

他的这一洞见是具有启发性的,受到了中央的重视,毛主席也对此很是认可。

在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后,他一方面积极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另一边还出席了1962年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还被指定为报告起草委员会的成员。

他主张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建设的整体形势,指示国家经委对几年来的工作进行检查,也对当时跃进的倾向提出了批评的意见,还向中央书记处和总理报送了总结报告。

改革开放之后,邓公授命薄一波发挥余热,继续在国民经济上做出成绩来。

当时,他已年逾古稀,但工作热情依旧很高,很快就用大半年的时间调查了从湖北到江浙、山西到内蒙的大半个中国的经济情况。

他走基层,也深入到厂矿内部,考察和座谈会都没落下,听到的声音很全面,了解到的情况也都是一手和最新鲜的。

在我国几个经济特区的建设过程中,薄一波也出力很多。他对经济特区这一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是最早去特区考察的领导人之一,足迹踏遍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几个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

在他看来,办特区的决策是对的,路子也是好的,经济特区有其发展前途,应当充分肯定。

同时,他也特别指出了当时特区值得注意和改革的问题,十分冷静和理智地来对待这一新生的经济事物。

人生末年,他还担任过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副主任,长达十年时间。

1992年,他在这一岗位上离任,才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野。2007年,他在北京离世,但人们不会忘记在他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大将荣耀

回看过薄政委的人生履历,要说给他一个开国大将的军衔,是没人会觉得奇怪和反对的。

其实,在当年授勋的一众将领里面,确实有人觉得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内心有愧,比自己功绩更高的大有人在,可见大将军衔背后蕴藏的显要荣光以及授衔者需要承载的厚望和压力。

在当时许光达写给毛主席等军领导的一份“降衔申请书”中,他就写道:“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

他还谈到了与自己长期共事过的王震同志,称其功勋卓越,不管是在湘鄂赣、南泥湾,还是新疆,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许光达觉得自己难担大将的重任,请求将自己降为上将,另外让其他人顶上大将一级。

主席收到他的申请书之后,内心很激动,还拿着信来到了朱德、彭德怀和贺龙的面前,说这是一面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彭德怀对此很有共鸣,说许光达这样的信已经写了三次。主席听了连连点头,还激动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感叹道:“不简单啊。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

主席还将许光达和徐达相比,说五百年前有徐达这位大将,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有许光达,有几次三番让衔的英名。

后来,中央军委慎重考虑了许光达的意见,还是将他的军衔定为了大将,不过行政级别降了一级,和上将一样,维持行政五级,这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如了他的愿了。

总之,薄政委虽然在当年的大将评选中有些“折戟沉沙”的意思,但他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路走来的功绩是没人会否认,也是没人可以掩盖的。

其实,他当时没有机会评衔,主要就是因为他比较早离开了军队,进入到了经济建设领域做贡献。

按照当时军队不成文的规定,是不太合适授予他这样的“离职干部”军衔的。这不免让人为他感到惋惜。

不过如果薄一波当初为了一个大将的军衔,就执意留在军队不走了,也就没有他后来干出的那些更大的事业了。

离开军队,他虽少了虚名,但干出了实事,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人们会一直记得他做出的功绩。

参考资料

1、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

2、薄一波:开国元老推动中国经济巨变

3、薄一波:开国元勋 富国功臣

1 阅读:935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