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英布叛汉是背信弃义?别被骗了!他造反的真实原因让人心寒!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猎,突然收到刘邦送来的"礼物"——一碗肉酱。当他得知这是老战友彭越被剁成的肉酱时,手中的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猎,突然收到刘邦送来的"礼物"——一碗肉酱。当他得知这是老战友彭越被剁成的肉酱时,手中的弓箭瞬间跌落。这一刻,他明白自己只剩下两个选择:等死,或者造反。

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英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先叛项羽,后反刘邦。然而翻开《史记》《汉书》,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窒息的真相:英布的叛变,是在韩信、彭越相继被杀后的自保之举。

英布剧照

从刑徒到诸侯王的逆袭

英布的出身极其卑微。年轻时,他只是个普通的平民,有人给他相面说:"当刑而王。"后来他果然因犯法被处以黥刑(在脸上刺字),所以也被称为黥布。

在秦末乱世中,这个脸上带着刺字的刑徒投奔了项羽。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封为九江王。然而项羽对他并不信任,这为后来的叛变埋下了伏笔。

楚汉相争时,刘邦的使者随何成功说服英布归汉。这个决定看似背主求荣,实则是英布在权衡利弊后的明智选择。归汉后,他帮助刘邦在垓下围歼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刘邦称帝后,封英布为淮南王,统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诸郡。此时的英布,从一个刑徒变成了与韩信、彭越并列的异姓诸侯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英布剧照

兔死狐悲的恐惧

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着手铲除异姓王。第一个遭殃的是韩信。这位"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的名将,先被贬为淮阴侯,最后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的死让所有异姓王都感到了寒意,但真正让英布下定决心造反的,是彭越的遭遇。

彭越同样是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被封为梁王。公元前196年,有人诬告彭越谋反,刘邦将他废为庶人,流放蜀地。在流放途中,彭越遇到吕后,向她哭诉自己的冤屈。

谁料吕后假意答应为他求情,却将彭越带回长安,对刘邦说:"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吕后派人再次告发彭越谋反,不仅处死了他,还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分送给各路诸侯。

当英布收到那碗来自老战友的肉酱时,他的恐惧达到了顶点。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

英布剧照

被迫造反的无奈选择

英布最初并没有造反的打算。据《史记》记载,他见到彭越的肉酱后,"因大怒,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这说明他是在极度恐惧和愤怒之下,才开始准备自卫。

促使英布最终起兵的直接原因,是一桩家丑事件。英布宠爱的一个姬妾生病,常去一位医生家治疗。中大夫贲赫想要巴结英布,就在医生家设宴款待这位姬妾。英布知道后怀疑二人有私情,要逮捕贲赫。

贲赫逃到长安,上书告发英布谋反。萧何认为此事可疑,建议刘邦先派人调查。但英布见贲赫逃亡,又听说朝廷派使者来,以为事情败露,于是诛杀贲赫全家,起兵反汉。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英布的造反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如果刘邦能够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安全保障,这场叛乱或许不会发生。

英布剧照

刘邦的反思与历史的启示

英布叛乱后,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两军对阵时,刘邦问英布:"何苦而反?"英布回答得很直接:"欲为帝耳!"

这个回答看似狂妄,实则是绝望之下的孤注一掷。英布深知,即便自己表示臣服,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英布最终兵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引发了刘邦的反思。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刘邦中箭受伤,这箭伤最终要了他的性命。临终前,刘邦与吕后有一段著名对话: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刘邦答:"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英布剧照

这番话表明,刘邦晚年已经意识到,一味诛杀功臣并非治国良策。他最终选择了与功臣共治天下的道路,这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英布的悲剧,是专制皇权下功臣命运的缩影。在那个"飞鸟尽,良弓藏"的时代,功高震主本身就是一种原罪。他的反叛,不是简单的背信弃义,而是在恐惧驱使下的自保之举。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政治上的相互信任是如此脆弱,一旦信任破裂,再牢固的同盟也会土崩瓦解。英布的故事,至今仍在提醒我们信任与猜忌之间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