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邓华不敢指挥对越自卫反击,邓:不是不敢,恐难保证打胜仗

一场史风徐来 2024-03-09 10:50:47

提起当年的战争,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邓华的名字,他在战场上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当时邓华是原本的东北第四野战军的第15兵团的司令员,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

邓华参加过许多战争,都取得了胜利,立下的战功数也数不清。直到1959年,邓华从部队离开了,因为种种原因在1977年再次复出。

1979年,原本邓华将担任东线的指挥员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但最终却没有看到他的身影。有人觉得是他年纪大了,还有人说是他怕了。面对大家的疑惑,邓华说:“不是不敢,而是担心打不了胜仗。”

邓华为什么没有指挥对越自卫反击?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隐情,为什么邓华保证不了打一场胜仗?

邓华加入共产党

邓华出生于1910年,他从小在湖南长大,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好,所以相比较同龄人而言生活的比较幸福。在邓华的小的时候,他就经常听父亲讲一些政治上的事,思想也逐渐在得到提升。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经历了社会局势的变化,让他有了报效祖国的信念。但家里的亲戚都以为邓华说的是玩笑话,毕竟他年纪小,可能还不懂什么是政治。

1922年,邓华十二岁了,他想去县城里学习。邓华找到父亲,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告诉父亲,自己不想一辈子都禁锢在这个地方,想去新的环境去锻炼自己。

虽然父亲有些担心儿子的安全,但看到他眼神里的坚定,最终还是同意了。邓华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了家,他去找了自己的哥哥和二姐夫,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能给邓华提供一定的帮助。

随着他在外面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也加深了对革命的了解。1927年,邓华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这期间他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投身于救国的道路。别看他的年纪小,在第二年就参加了湘南起义,结束后还去了井冈山,和同志们一起建设红色革命根据地。

在这期间,邓华吃苦耐劳,又有刻苦精神,很快就吸引了上级领导的注意。经过综合考虑,邓华担任了党代表、营委干事等职位,也能够看出领导对他是高度的信任和重视。

1929年的一天,邓华接到消息,组织上希望他能够参加古田会议。邓华得知后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够参加古田会议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员都有机会参加的。

邓华表示自己一定会准时前往,会议上认真听取领导发言,回来还会做相应的笔记和感悟。

邓华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1930年开始,他还担任了红军的政治委员,一直为大家献计献策。就连反“围剿”战斗里,都能够看到有邓华的身影。

尤其是在长征时期,邓华作为政委给红军战士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当时环境十分艰苦,前进的路上连温饱都成了问题,有些战士逐渐气馁没有了信心。邓华发现战士们的士气降低,开始给他们提供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

邓华深知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给战士们打个样子,否则如果连他这个政委都泄了气,那战士们怎么能有继续前进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呢?

在他的不断鼓励下,长征的战士们重新鼓舞信心,一直咬牙坚持向前。路上饿了没有食物只能吃树皮,渴了找溪边的河水,就这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可能很多人觉得邓华这一生都会在政治岗位上工作,却没想到他还有领兵作战的能力。邓华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军事上都非常厉害,发挥着关键作用。

领兵作战,思维敏捷

抗日战争结束后,大部队去了晋察冀地区,邓华也跟着一同去往了晋察冀。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开始在军事和政治上共同发挥作用。

1938年,邓华自己组建了一个冀东支队,在队伍里,他不仅担任政委,还是其中的司令员。后来邓华的部队逐渐扩大,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大,建立了平西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面对日本人的疯狂“扫荡”,邓华没有丝毫慌张,而是静下心来针对目前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在邓华的带领下,他们进行了反“扫荡”活动,给日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

1949年,邓华带着15兵团南下,与其他部队会合后一同前往目的地。这一路上遇到过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还参加了湘赣战役和广东战役,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谁也没有想到,邓华竟然还有这样的作战头脑,不仅思路清晰,遇到问题还能沉着应对。士兵们对他十分敬佩,这也让他在部队里有很高的威望。

同年12月,邓华的第15兵团指挥变成了渡海兵团的指挥班,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时的社会局势不断发生变化,从陆地转向海上作战无疑是给他们制造了难题。毕竟我们没有在海上作战的经验,没有把握能从中获胜。

在这种关键时刻,邓华强调一定要完成组织上分配的任务,决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打败,更不能轻易退缩。只有采取相关措施,与其他部队密切配合,确保过程中不发生意外,这样才能有胜利的把握和希望。

毛主席得知后对邓华的决定表示赞同,如果邓华遇到困难可随时向中央提出。邓华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党组织的期望,总结了以往自己的作战经验,开始制定应对措施。

1950年,渡海作战部队偷渡成功,躲避了敌人的追击,岛上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多,解决了当前的大部分难题。有了支援,再应对起来就会好很多,起码不会被打的手足无措。邓华也没有松懈,而是继续加快进攻海南岛的战役运筹。

4月份的某一天,邓华将大家召集在一起,下发了第二天的计划。他将军队分成几部分,分别乘坐不同的帆船。这其中必然会与对方发生争斗,但每个船上都备足了武器,足以抵抗对方的攻击。

到了第二天,所有人按照计划行事。在邓华的带领下,他们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强行登上了海南岛,与其他部队胜利会师。

经过大家的努力,海南岛在5月1日时成功解放。在这个过程中,邓华和其他指挥员凭借极高的思维头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完成了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

人人都夸赞邓华的优秀,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而是一直谦虚做事,从来没有架子。在他眼里,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不是不敢,难保胜利

1959年,邓华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从军队离开了。中央根据邓华的实际情况,决定让他去分管农业机械工作。

许是因为从前长时间处在高强度的压力下,邓华的身体开始渐渐的出现一些问题。但他很少去医院,经常吃点药就糊弄过去了,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很多人都建议邓华休息一段时间,养好身体最重要。邓华却不这么认为,他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在他眼里,只要拿着国家给的工资,就不能不为国家做贡献。

邓华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某些实际情况,他还亲自到一些基层进行调查,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去厂子里视察,他都亲力亲为。尤其是在看到有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还有生活条件,他心里总是有说不出来的感觉。

有一次,邓华去了两个藏族自治州,当他看到很多人生活的那么艰苦,他非常震惊。邓华从来没有发现在一些最远的地方,他们依旧生活的很困难。邓华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希望能够从根本上给他们提供帮助。

每次在开会的时候,邓华都会在会议上去反映一些贴近民生的问题,还受到了省委领导的夸奖和赞许。

与此同时,邓华的身体也逐渐亮起了红灯。邓华原本就有哮喘性气管炎,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身体还出现了其他的问题。

最让人惊讶的是,邓华在工作途中身体出现意外,并且高烧不退。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松懈,打着点滴还在处理工作。他的敬业是很多人都无法相比的,只要是醒着的,无论身体什么样,他都不会放弃工作。

1977年,邓华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再年轻,也已经67岁了。别看他很多年没有回到部队,但他的头脑思维依旧不减当年。

不过邓华也意识到这么多年军队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前的一些理论已经行不通了。所以他会在空余时间去了解近些年的发展状况,为的是能够更好的处理部队的事。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中央经过考虑决定让邓华指挥此次战争。邓公对邓华从前的经历有过了解,希望这次邓华能够像从前一样取得胜利。

就在大家都以为邓华要指挥此次战役时,却传出了一个消息,邓公改变了主意,让许世友出征。这个消息一出,许多人纷纷表示必然是邓华不敢指挥,否则不可能中途换人。

随着外面流传的谣言越来越多,邓华不得已出面解释。他告诉大家,自己不指挥并非是因为不敢,而是怕难打这场胜仗。

邓华说的其实不无道理,他离开军队这么多年,还没有完全了解如今军队的发展状况,就接手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肯定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也是他为什么放弃指挥作战的根本原因。

结语

邓华虽然没有指挥此次战争,但他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观点。他这一生都在为国家奋斗,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邓华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给中央提出的建议也被采纳,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

1980年,邓华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因病离开了人世,享年70岁。邓小平对他的离世悲痛欲绝,直言损失了一名大将。

我们也应该从邓华的身上学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放弃,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一定贡献。

0 阅读:17

一场史风徐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