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曾泽生从朝鲜回国,被毛主席接见后答不上问题,顿时面红耳赤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4-15 01:26:29

1951年,率领50军从朝鲜战场回国休养的曾泽生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作为曾经国民党那边的降将,毛主席愿意信任他,派他到朝鲜前线证明自己,曾泽生一直是感恩在心,没想到在回国后,毛主席还亲自为他接风洗尘,这让他倍感受宠若惊。

在中南海,毛主席平易近人,与他交谈甚欢,并问了他一个问题,没想到曾泽生一下子被问倒,他顿时露出尴尬的神色,整张脸面红耳赤了起来。

那么,毛主席问了他一个怎样的问题呢?曾泽生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一、胸怀大志的青年曾泽生

曾泽生是1902年生人,出身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乡驿马沟的一个地主家庭,家中有百亩良田,在那个年代,他这样的出身本可以衣食无忧一辈子。

但天有不测风云,不到两岁时,他的父亲病逝,只留下孤儿寡母的曾泽生与母亲,由于他年幼,所以曾家的其他族人趁机分了本该属于他继承的家产。

曾泽生母亲是个开明的人,知道穷什么也不能穷教育,所以到处给人做工,在艰苦的条件下还是供养儿子念私塾。

但终究受限于经济条件,最后只读了不到一年书,曾泽生便无奈退学回家,还好舅舅看出他有读书的潜力,继续供他念小学、中学。

1924年,22岁的曾泽生由于自己从小就曾经历过社会的黑暗面,厌恶欺负人的封建族权和帝国主义,所以毅然决然报考了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试图用自身的军事本领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

在学校里,他表现出一股极强的正义感,在了解到校方存在贪污腐败、克扣学生伙食津贴等行为后,联合众多学生一起向校方施压,最终迫使校方退还学生津贴并同意整治学校风气。

在一个讲权威的军校中,曾泽生能大胆与学校领导对峙,可见其人确实是称得上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

在听闻黄埔军校创办的消息后,平生最崇拜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的他选择报考黄埔军校,在以优异成绩考入学校后,他也于同年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国民党。

这时由于国共合作的缘故,曾泽生也在学校结识了不少共产党员,他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共产党人很合得来,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

然而,蒋介石突然发难,发动了大肆屠戮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使得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蒋介石暴君般的行径让曾泽生倍感失望,虽然他已经是国民党人,但他身上的正义感没有因此就消失,他清楚地知道共产党人都是无辜的,很多人曾是他的好朋友,蒋介石这种独裁统治总有一天会带领国民党走向灭亡。

失望的他于1928年4月,与同为黄埔四期的同乡潘朔端一起向蒋介石递上辞职书,放弃高官厚禄,在一家上海的汽车学校当了名普通教师。

时间到1929年,云南军阀龙云上台主管云南军政,派遣手下卢浚泉去全国各地网络人才,卢浚泉是曾泽生的同乡,也是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的同学。

他知道曾泽生的军事本领非同一般,当普通教师那是屈才了,于是再次请其出山。

曾泽生开始表示拒绝,他说只要军队里还存在克扣军饷、打骂士兵的行为,那他就坚决不会回到军队。

卢浚泉知道他的脾气,告诉他,这次邀请他去云南是培育军官的,只要军官被他练好了,那他整顿军队风气的目标不也就实现了吗?

曾泽生点了点头,就这样再次出山,到了龙云麾下。

当时的西南社会治安混乱,到处都是山匪出没,曾泽生嫉恶如仇,多次率部进山剿匪,总共缴获的山匪枪支就有1万多支。

在征伐山匪期间,他的军队不扰民,不害民,使当地治安获得了很大好转,他也因此博得了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美名。

二、全力抗日,不愿与解放军起兵戈

抗战爆发后,远在西南边陲的曾泽生愤恨自己不在战场前线,向龙云强烈要求要出兵抗日,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滇军选择组建国民革命军第60军,积极响应抗战救国的号召。

60军下辖3个师,曾泽生被任命为184师第1085团团长,奔赴华南战场。

由于身处边疆,久疏战阵,滇军战斗力相对较弱,但曾泽生带的1085团却十分不一样,一进入抗日战场就表现得如虎狼般勇猛,这也得益于曾泽生每次发起进攻前都要身先士卒的大无畏表现。

1938年4月,曾泽生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彻底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名。

当时的60军奉命防守徐州,安排曾泽生的1085团作为二线部队随时出击,由于一线部队于学忠和汤恩伯部被日军打得一触即溃,到阵地屁股还没坐热乎的1085团就立马赶往前线,弥补防线漏洞。

4月23日清晨,曾泽生率部进驻到李庄,日军深知兵贵神速,没有给他构筑防御工事的时间,立刻就凭借火力的优势对曾泽生部发起猛烈进攻。

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曾泽生部伤亡惨重,看起来马上也要溃不成军,曾泽生心急之下端起机关枪,对部队大声呼喊“不要怕,不能退!我们退一步,国家的边界就又沦丧了一步!”

说着,他作为防守方却主动发起冲锋,跟战士们一起将日本人赶了回去。

5月5日,迟迟打不开突破口的日本人趁雨夜对1085团实施偷袭,曾泽生眼见部队被日本人的偷袭打的伤亡惨重,怒不可遏,又抓起机枪发起冲锋。

日寇被滇军的气势吓傻,没想到这支部队气势如此充足,他们的偷袭失败,反而败退千里。

曾泽生的几次英勇发挥,掩护了周边友军的撤退行动,助力台儿庄战役取得了大胜。

战后,日军将领也对60军的英勇作战产生了畏惧,哀叹道:“自九一八与中国部队开战一来,从未遇过冲锋如此猛烈的部队。”

1944年,由于在抗战中表现突出,其最终升任60军军长的职位。

解放战争爆发后,曾泽生奉蒋介石命令,满心纠结地于1946年率部开赴东北。

他本就不愿意再次与共产党人对峙,这只会徒增中华大地的悲剧,在东北,他又被蒋介石的隔空微操坑害,听了老蒋的远程指挥后,把60军3个师分散安排在铁路沿线。

这种分兵的失误被解放军看在眼里,集结优势兵力迅速围攻了海城等地,驻守这一区域的184师师长潘朔端弹尽粮绝,无奈率部投降。

曾泽生还未大展拳脚,就先丢掉一个师,这让他备受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国军不和的内部反而不少人为滇军的失利感到高兴,因为这削弱了云南军阀龙云的实力。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围攻长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驻守长春的曾泽生不忍看手底下的将士们活活饿死,终于选择率部起义,自此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三、抗美援朝为己正名,毛主席一问无言以对

在率部起义后,曾泽生作为降将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会落个什么下场。

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中央军委经过商讨,决定将60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的番号,继续由曾泽生任军长。

对于军委和毛主席的信任,曾泽生十分的感动,在军委安排的新政委徐文烈到达50军以后,全军上下的风气也是焕然一新。

按照中央军委的评价来说,“50军经过改编,已经迅速成长为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曾经的50军将士们不懂为什么解放军作战如此勇猛,加入了这一大家庭以后,他们才彻底明白了当兵的真谛所在,那就是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为人民打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蒋介石这种特定独裁者服务的。

思想上得到解放,使得50军确实在短时间成为了一支标准的解放军部队,但他们这些人心里实际一直都憋着一股劲。

虽然团结的解放军部队没有人提及过他们“投降”的事迹,但他们内心对这个污点始终耿耿于怀,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能让他们正名。

终于,这个时机被他们等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泽生向军委连发数封电报,强烈请战,对于他们来说,朝鲜战场已经不只是保家卫国的战场,更是能为他们正名的战场。

军委见50军上下确实战意高昂,因此同意了曾泽生的请战要求。

1950年10月25日,50军作为第一批先遣部队,抵达了朝鲜战场。

50军身上憋着的那股劲全招呼在了联合国军身上,麦克阿瑟叫嚣“打到鸭绿江,回国过圣诞节”时,50军与其他5个军一同集结在定州地区,直接打了联合国军一个埋伏,狠狠打了麦克阿瑟的脸。

在敌军打算从汉江北岸发起大规模进攻时,50军又以劣势的兵力与武器装备,硬生生地完成艰巨的汉江阻击战,使得美军从汉江北岸围歼志愿军部队的计划破灭,挽救了无数志愿军友军战士的命。

50军此战伤亡惨重,甚至需要回国内修整,毛主席听说英雄部队50军归来,特意在中南海为曾泽生接风洗尘。

曾泽生是第一次见主席,因此开始很紧张,但很快儒雅随和的主席就用人格魅力征服了他,一见面毛主席就乐呵呵地对他说:“你们50军在朝鲜打得很不错啊!”。

曾泽生闻言备受鼓舞,瞬间感觉不紧张了,谈着谈着,毛主席突然问他一些关于50军分队驻地的情况,这一下子把曾泽生问倒了,主席问的几个分队驻地并不处于很关键的地段,所以他平时的关注比较少,只是简短答了些基本情况。

对于一军之长来说,这是有些不应该的,曾泽生脸上因此愧疚的红了起来。

毛主席见状拍了拍他肩膀,对他说:“泽生啊,你们50军毫无疑问是好军队,打好仗即可,不要考虑别的那些无关事。”

曾泽生闻言,脸更加红了起来,他读懂了主席的意思,知道主席已经猜透了50军上下在朝鲜这么拼的原因,这种时刻想正名的思想包袱确实影响到了他在朝鲜作战的心态,冲昏了自己的头脑,这才导致主席问起50军的部署细节时,自己居然没答上来。

待这次50军全军修整完毕,曾泽生率50军二次入朝作战,整体作战十分平稳,打得越来越理智,在整场抗美援朝作战中,50军历经大小战役近百场,共歼敌1万5000多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战果。

1955年,授勋仪式上曾泽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听从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曾泽生率领的50军不仅正了自己的名,而且还是“聪明理智”的为自己正了名。

结语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的是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好人往往也会变成同流合污的坏人。

曾泽生作为一名先在国民党效力,后加入解放军,并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开国中将,十分恰当的证明了这一道理,

50军上下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在国共两种不同制度下,同一批官兵到底能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多大的不同战斗力表现。

0 阅读:59

不急不躁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