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视察哈军工,晚饭时看到侄子彭启超,责问陈赓:这名学员是谁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4-29 02:48:28

哈军工最初的建校目的,主要是想为抗美援朝战场,培养军事人才,来对付美军,抗美援朝胜利后,哈军工便又开始为新中国培养军事方面的人才。

这所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创建的第一所正规高等军事技术学校,该校筹建时,彭老总还在朝鲜战场指挥作战,但他对筹建哈军工却非常关注,在百忙中还经常抽出时间,帮助陈赓想主意,拿意见。

1953年,彭老总从朝鲜回国后,前往哈军工去视察。

到了吃饭的时间,陈赓请彭老总到学校食堂用餐,并说还安排了新学员代表陪他吃饭。

当彭老总进入餐厅看到那位新学员时,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并责问陈赓:这名新学员是谁?

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彭老总出身贫寒,早年参加革命,跟随共产党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为中国解放事业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一路从战争中走过来,彭德怀深切的体会到,我党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全凭我们的军队有多厉害,而是由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我们军队的大力支持。

也正因此,彭德怀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才那么的真挚和深厚,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始至终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曾多次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将会一事无成。”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彭老总爱兵如子在全军中那是出了名的。

长征途中,红军缺吃少喝,而彭老总却毫不吝啬的,把自己所剩无几的一点干粮拿了出来,要与战士们分着吃。

抗战时期,有老战友送给他几罐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炼乳,他自己舍不得吃,让警卫员拿到炊事班去,全部倒进开水锅,说是让战士们都尝尝鲜。

那时,我军频繁转战,部队每到一个地方,彭老总第一件事就是抽出时间,深入到群众中间,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对一些特别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为了减轻根据地群众的负担,他力排众议实行精兵简政。

在最艰苦的时候,彭老总下令,严禁部队在村庄附近与百姓争采树叶和野菜,而他则亲自带领战士们,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山里去寻找野菜、树叶。

新中国成立后,大家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不少,可彭老总却依然生活的十分简朴,他常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贵族般的生活,而是为了让中国百姓过上好生活,可现在,革命虽然胜利了,可老百姓仍然生活的很贫穷,所以我们不能搞特殊。

彭老总这样说,他也确实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家人也是这样严格要求的,“绝不能搞特殊”成为他常对侄儿侄女们说的的一句口头禅。

彭老总最疼爱侄儿彭启超 要求也最严格

彭德怀自己没有亲生儿女,因此他把自己的侄儿侄女,都当成了亲生儿女看待,而在这些侄儿侄女中,他对彭启超最为疼爱,不过,疼爱是疼爱,但对彭启超的要求却一点也不含糊,甚至比对其他孩子更严格。

彭启超的父亲彭荣华是彭老总最小的弟弟,也追随彭老总参加了革命,在彭启超12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

后来彭启超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一路辗转来到了太行山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终于见到了大伯彭老总,随后,彭老总把侄儿送到延安中学读书。

胡宗南率重兵围攻延安时,彭启超主动要求去前线部队,为保卫延安献上一份力量。

有一次,部队管理科的领导,看到彭启超身上穿的那套军装,由于经常摸爬滚打的进行军事训练,被磨破了好几处,于是,便送给他了一套新军装。

彭启超高兴的换上后,正在自我感觉合适不合适,这时正好被彭老总看到,彭老总走过来,拿起那套旧军装,翻看了一下,然后对侄儿说道:“启超,你把新军装脱下来还回去,旧军装还可以穿,晚上我过来找你。”

晚上的时候,彭老总拿着针线、碎布和一截粉笔来找侄儿,然后开始手把手的教彭启超学习补旧衣服。

在彭老总耐心的教授和帮助下,彭启超终于把衣服上的破洞都补好了。

彭老总得知彭启超还没舍得把新军装还回去,便耐心开导道:“现在老蒋对咱们搞经济封锁,老百姓的吃穿都非常紧张,但还是毫无怨言的对咱们进行支持,那咱们也得考虑老百姓啊,能节省就节省,是不是?”

彭启超听了大伯的话,默默地低下了头,第一天一大早,他就把新军装还了回去。

国共重庆谈判时,彭启超作为周总理随身警卫,也来到重庆参加谈判。

当时组织上考虑到形象问题,于是便给彭启超和其他参加谈判的工作人员们,每人配发了一双皮鞋。

1946年春,结束谈判后,彭启超跟随周总理坐飞机回到了延安,下飞机后,他和前来迎接的大伯彭老总,乘坐同一辆车子回枣园。

一路上,彭老总高兴的询问着侄儿在重庆的情况,聊着聊着,彭老总突然看到侄儿穿了一双新皮鞋,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

随后听说是因为工作需要,组织上给配发的,彭老总的眉头才展开。

不过随后补充了一句:“哦,谈判结束了,以后估计还是穿布鞋的机会多,皮鞋暂时应该是穿不着了,回枣园后,把皮鞋擦一擦,上交给管理科吧。”

彭启超有些不情愿的说道:“这是公家给发的,再说也不是光给我一个人发的.....”

彭启超话还没说完,彭老总便打断接话道:“不要说了,发的时候是工作需要,现在工作不需要了,你用不到它了,就不要放在你这里了,上交上去,其他需要它的人还可以穿,这样可以为公家节省一笔开支。”

彭启超虽然很不情愿,但回到枣园后还是大伯的意思,把新皮鞋上交了。

回到延安后,彭启超正式被安排到中央警卫团工作。

有一次,彭启超曾经的上级领导王首道,来找彭老总汇报工作,彭启超见到老首长很高兴,便又倒水又泡茶的。

王首道汇报完工作,正好赶上了吃饭点儿,彭老总便邀请王首道去领导人的小灶食堂去吃饭,王首道要拉着彭启超一起去。

彭老总却不同意,让彭启超还去大食堂吃,过后,彭老总对彭启超说:“吃饭虽然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但这也是搞特殊。你想啊,咱们这里这么多的干部子弟,如果都这样,你觉得行吗?这跟国民党的裙带关系有啥区别?”

视察哈军工看到侄儿彭启超 不喜反怒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尽快实现国防现代化,决定成立一所正规的高等军事技术学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掺和到战争中后,迅速把战火推到了中朝边境,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土安全。

在此种危机形势之下,中国被迫发起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如火如荼的战争中,党中央毛主席意识到,加强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已是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大批军事技术方面的骨干力量,而且任务紧急。

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决定立即着手组建军事工程技术学院。

随后,毛主席、朱德、周总理等领导人们经过再三商议,最终把组建这所,我国最高军事技术学府的重任,交给了陈赓。

1952年6月,正在朝鲜战场指挥作战的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奉命回国投入到了紧张的建校工作中。

1953年,学校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不少的元帅和将军们的子女也踊跃报名,进入该校就读,因此哈军工又有了一个“红色子弟学校”的别称。

为了提升自己的军事素质和技能,彭启超在大伯的支持下,也进入哈军工进行学习。

1953年8月,从朝鲜凯旋回国的彭德怀,顾不上回北京,他准备先到哈军工去看看。

陈赓听说彭老总要来学校视察,很是高兴。

校领导们商量着,准备一起去车站迎接彭老总。

但非常了解彭老总的性格脾气的陈赓,却表示自己一个人去接就行了,因为彭老总最讨厌那种搞排场,迎来送往那一套。

有人提议说,那就好好安排一顿餐饭,为彭老总接风吧。

陈赓赶紧摆摆手表示,彭老总历来反对铺张浪费,食堂做上个大锅菜,再加上个炒辣椒就足以,另外,把彭启超喊过来吧,让他以新学员代表的身份作陪。

彭老总的火车到站后,他看到只有陈赓一个人来接他,非常高兴,一路上兴致勃勃的听陈赓,汇报哈军工从筹备建设到招生的情况。

到了学校后,陈赓提议让彭老总休息会儿,喝点水,然后再带着他参观视察学校。

可彭老总却要先到学校转一圈,转完再休息,陈赓了解彭老总的脾气,于是便依了他。

在学校整整视察了一下午,彭老总对视察的结果很满意,稍微歇息了一会,也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陈赓和几位校领导,陪着彭老总来到了学校食堂。

进入食堂后,彭老总突然看到侄子彭启超坐在那里,他的脸瞬间沉了下来,手指着彭启超,扭头责问陈赓:“这位学员是谁,为什么在这里?”

陈赓不假思索的笑着答道:“这不是您的侄子彭启超嘛,是我安排他作为新学员的代表,来陪您吃个饭的。”

听了陈赓的话,彭老总更怒了,答道:“新学员代表,应该是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员,才有资格作为学员代表,而彭启超只是一个普通学员,他有什么资格当新学员代表呢?就因为他是我彭德怀的侄子吗?这不是明显在搞特殊吗?”

看到彭老总发了火,陈赓赶紧给彭启超使了个眼色,彭启超面带委屈的走出了食堂。

陈赓笑着化解尴尬道:“难怪启超不敢来,他说你看到他肯定会不高兴,我还和他打赌呢,看来启超还是比我要了解你哟。”

彭老总此时火气也消了些,看到陈赓打圆场,也就不再多说什么,随后又聊到了学校的事情,气氛也慢慢恢复到了正常,这顿饭吃的还是挺愉快的。

彭启超被大伯一顿无情的说,当时心中确实很委屈,不过,情绪平稳下来又一想,自己在学员中的确是很普通,有什么资格作为学员代表呢?

今天大伯当众说的一席话,虽然让彭启超感到很尴尬,不过却点醒了他,他暗暗发誓,自己在上学期间,一定要加倍的努力,成为优秀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彭启超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哈军工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漳州机务大队工作。

0 阅读:3

不急不躁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