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所谓的毒计,大多只是保全性命的无奈之举

时拾史事 2023-12-03 10:10:20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网上流传着许多关于贾诩的段子,凸显他的“毒士”人设。

在某次征战中,曹操集团正召开军事会议。

曹操首先发言:“强敌当前,大家有何良策呀?”

贾诩准备起身献策。

曹操见状,连忙跪求:“文和,您老人家赶紧坐下!还没有到这个地步!真的没有!”

翌日,军中缺粮,曹操又向众谋士及将领征求方案。

贾诩:“魏王,我有一百条计策!”

曹操:“不可有伤天和。”

贾诩:“那我还有五十条计策!”

曹操:“不可坏我名声!”

贾诩:“那还有二十条计策!”

曹操:“不可用毒!”

贾谊:“那只剩一条了,上程昱!”

程昱:“赶紧把敌人尸体做成肉干!”

第三日,因瘟疫流行,曹军染病者甚多,死者枕藉。

曹操:“大家看怎样处理病亡士兵的遗体?”

贾诩:“一半放到霹雳车上,扔到敌人那里去,既处理了尸体,又打击了敌人,两全齐美!”

曹操:“和老贾比,孤真是太有人性了,那另一半呢?”

贾谊:“偷偷放到敌人水源地附近。”

汉军南征,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孔明:“此举有伤天和,必折我阳寿!”

贾谊:“不伤我文和就行,此举藤甲兵必折阳寿!”

曹操:“文和,您看立子桓合适还是子建合适?”

贾诩:“以臣之见,最合适的莫过于宛城之战阵亡的曹昂!”

曹操:“好吧!那在您心目中,我国战将谁最勇猛,许褚还是张辽?”

贾诩:“最英武者,莫过于宛城之战阵亡的古之恶来典韦!”

曹操:“呜呼!当今天下,最优良的马匹是哪个?赤兔还是的卢?”

贾诩:“在臣看来,良驹莫过于宛城之战壮烈牺牲的绝影!”

曹操:“孤一炮害三贤,遗恨千古!”

贾诩不自觉跪下,瑟瑟发抖。

曹操:“好在张绣已死,孤王大仇已报!”

其实在贾诩很多的毒计中,既有毒的一面,也有迫于无奈、自保的一面。

在史书中,他的第一个计策就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提出来的,当时他因病辞官,正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氐族叛民袭击,同行的几十个人都遇害了,唯独贾诩幸免于难,因为他说了一句话:“我是段颎的孙子,你们不要杀我!”氐人听到这话,还真没杀,甚至以礼相待。段颎是当朝太尉,曾经在西北地区打过仗,知名度极高,富有影响力,当时又没有身份证,氐人也无法核实贾诩的实际情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贾诩就靠狐假虎威之计保住了小命,巧的是他最后也当了太尉。没有成为太尉孙子,却让自己孙子有了个太尉爷爷。

董卓被杀后,原先的西凉部属人心惶惶,长安城到处都是流言,说朝廷不准备放过他们,正磨刀霍霍。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准备解散士兵,各自逃命,贾诩当时担任讨虏校尉,在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的军中服务,这要是朝廷追究起来,动真格,贾诩站错队、政治上存在重大问题,恐在劫难逃。

为了保命,他就向李傕等人献策,你们赶紧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要是成功了,还可以控制天子,如果失败了,那再说呗,何必放下武器任人宰割。结果贾诩是活命了,长安城的百姓遭殃了,裴松之怒批贾诩:“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在一炮害三贤的宛城之战中,最初曹操是发动进攻,考虑到实力悬殊,张绣和贾诩直接就投降了。没想到曹操是个不安分的人妻控,竟然和张济的老婆在床上颠鸾倒凤,张绣作为一个正常人,自然是很不高兴的,曹操得知后,也很不高兴,你一个降将,能看上你嫂子是你的福气,还敢有微词,暗地里准备除掉张绣。

为了保护主公,贾诩献策,趁军队调动期间,路过曹营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曹军没有准备,必然大败。为了曹操的周全,曹昂、典韦、曹安民战死,贾诩和曹氏家族结下了血海深仇。

虽然重创曹军,但是在实力对比上,张绣明显处于劣势,兵力薄弱,地盘又少,被灭是迟早的事情,与其被别人剿灭,倒不如有点自知之明,主动去抱大腿,跳槽到更有前途的政权。当时最强大的是袁绍,但贾诩却给张绣献计,选择了曹操,这让主公疑惑不解。他睡我嫂子,我杀他儿子,现在又去加入他们,岂不是找死吗?再说袁绍兵力强大,即使抱大腿也要抱粗一点的。

贾诩连忙陈诉了三条理由: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明他有政治智慧,反对曹操就是反对中央;其次,曹袁两军正在官渡激战,袁绍兵多将广,我们过去了,对于袁绍来说只是如虎添翼,肯定不受重视,曹操明显处于劣势,一个人恨不得当两个人用,我们递上效忠信,简直是雪中送炭,必然感激;最后,曹操志在天下,考虑问题首先要站在大局,不会因为儿女情长、私人恩怨,就把我们拒之门外。

到了曹营,果然如贾诩所料,曹操非常高兴,拉着张绣的手,为其接风洗尘,还让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结为儿女亲家。后来征讨袁绍,张绣立下战功,被曹操封为破羌将军,食邑两千户,这在千里无人烟的战争年代,是非常难得的。

曹操之于张绣,就好比刘邦之于雍齿,全国人民都知道两人有仇,如果连仇人都可以因为战功,得到丰厚的赏赐,那么广大没有仇的敌人是不是更愿意投降,心甘情愿听命于曹孟德呢?越是这种关系特殊的人,曹操越要优待,摒弃个人恩怨。这一点曹丕就领会不了,后来见到张绣就说:“你杀了我兄长,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张绣一想曹操年龄大了,曹丕以后大概率是接班人,哪能放过自己,就自尽了。

贾诩最后一次跳槽,就是到曹操麾下,从此他不用担心政权覆灭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为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成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的军阀。能够为贾诩构成威胁的,那只有曹魏政权内部的争斗,不仅仅要和敌人搞,还要面对阵营内部的明枪暗箭。贾诩深知,他不是夏侯惇、曹仁这样的原始股东,肯定不是最核心圈子里的人,为了保命不被猜疑,他常常闭门不出,和各方势力没有来往,男女嫁娶,也都不找高官大族,低调做人,这是他能够活到七十七岁的重要原因。

建安末年,曹操准备确定接班人,在曹丕和曹植间犹豫不定,就找来贾诩,屏退左右,询问其意见。这对于贾诩来说简直就是送命题,万一选错了,那不是又站错队了,以后新君继位,知道了这件事,我们贾家不得被团灭了,干脆保持沉默,气氛特别尴尬。曹操有点不开心了,老贾啊!你不回答我的问题,什么情况呀!

贾诩没办法,必须给个答案,否则曹操会以为他是个墙头草,谁上就拥护谁,就说刚刚想到了几个人,曹操问都是谁,贾诩说:“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就是袁绍和刘表,他们都有废嫡立庶的经历,最后长子都不服,争相内斗,成为势力覆灭的重要原因。曹操大笑,老贾的答案很符合他的心意,曹丕顺利当上了太子,后来又成为魏王、皇帝,贾诩也因为拥立之功,被文帝封为太尉,生荣死哀。

生于乱世,刀剑无情,贾诩很多所谓的毒计,其实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无奈之举。在遍地烽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恐怖时代,能够像他这样,既能身居高位,又能看清局势,还能长寿的,真心不多。

1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