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业是否会出现“媚华”趋势?

动画匠 2024-05-08 18:13:16

在未来,中国在日本文艺中出现的形象只可能是大魔王,而不是被崇拜的对象。

八十年代日本基本上属于自信心又爆棚的时候,事实上在那时候他们又有一种泛亚洲主义,想要和中国一起去刚西方世界,这些动画漫画游戏里的元素基本就是这种潜意识的体现。

那个年代的五人小队里好像惯例会有一个中国味特浓的角色,像张五飞、紫龙、蔡斋西,你可以自己品一下这里的意思。

那个时候中国展现出来的国际影响力远比现在强大,虽然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很浅,充满了奇怪的刻板印象,但是他们承认中国是一个对等的存在,并且认为中国的力量值得敬畏

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日本是以一种仰视的态度来看待的,基本就像推理小说十诫9一样,只要作品里出现一个中国系角色,那他一定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挂壁。

等到中国放弃对外输出意识形态,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变多,日本在经济战争中全面溃败,日本变得大失所望,不再奢望联亚制欧,这时日本文艺作品里的中国内容也就只停留在一些符号元素上,对中国的崇拜感也明显变得越来越弱。

现在的中国即使再次登上挑战者席位,日本本身也已经失去了那种亚洲人一起去干爆世界的野心,现在的日本人如果做动画,相比起一个能和主角打平手的可靠同伴、宿命对手,更有可能是直接弄个写着中国籍的女角色,让她倒贴爱上亚撒西废物男主。

不是我们强弱的问题,而是日本本身已经从一个狼子野心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把自己关在安全区里不肯出来的自闭国家。

现在的日本文艺界即使有有识之士也不会去描写“日本人和中国人联手一起挑战大魔王”这种剧情,而是中美俄互相博弈,日本夹在中间难做人的故事。

有一天中国成了世界老大,也只是把现在动画里那个蛮横不讲理的美国角色换成一个中国人而已相比起“媚”,里面存在的更深的感情是畏惧。

所以日本动画业界不会出现媚华,只会出现畏华

日本古早格斗漫画《拳儿》的主角使用的是八极拳。

《北斗神拳》中主角用的拳法是中国拳法。

《乱马9》中形容绝技的时候一般都是这么说:这是成吉思汗都为之震惊的中国古绝技

《圣斗士9》的五个主角其中一个是中国人,他师傅是全漫画明面上资历最老者,最大的正面外挂、武器提供者。

《中华小当家》直接在中国做菜。

《机动战士高达武斗传·》中唯--个和主角打平的是中国“竹林寺q”选手,顺便一提主角师傅是香港人东方不败。

《魔卡少女樱·》男主直接是中国人,你搁现在说我国的萝莉要找个外国的男朋友差不多要被弄死。

《月亮的距离》,比黄汉9还精中,中国一己之力在太空刚全世界,还赢了

“我所想的革命还要稍微更进一步,现在让人们走向上层构造,只是我革命目标的前阶段”;

“上层构造,那和阶级统治不一样吗?”

“是的,不一样。现在这个覆盖地上的网络已经变成下层构造,但它的本来目的已经终止,正在创造另一种意义”;

“虽然还无法从这个网络里分离,不过相对于这个基础的下层构造,确实有全新意义的反作用力存在,并且将会升华成(新的)上层构造,这就是我思考的革命定义。”

(个人理解)文绉绉地说:不是下层群体向上层结构的简单迁移,而是把“下层打破上层”的范式定义为新的“上层构造”,“反阶层”成了新的结构。

简单说:这不就是“六亿神州尽舜尧”嘛。

不过攻壳(ke!)机动队第二季的故事概念构造出自押井守。鸭子当年差点就全身心投入全共斗了,这种痕迹太正常。

“媚华”这词有点片面,如果换成“受中国影响”,那日本的二次元可是明显得很。

在贯穿日本六七十年代的反安保斗争里,太多创作者受到同期我国时代特色的影响了,刻进DNA的那种。

宫崎骏和高畑勋不用说了,反安保反到今天。他俩在低谷期时由铃木敏夫介绍,结识了德间书店创始人德间康快,并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

德间康快是著名日共,新中国成立后受伍豪接见的级别。

安彦良和年少时熟读马列和中国革命资料,论资历是全共斗老前辈。虽然他不主张暴力革命,但该占领大学还是要占的,最后因此蹲了号子。

安彦良和是《机动战士高达》的角色设计和总作画监督。

日本一整代青中年都曾受到当时中国的影响,日本青年去东南亚南美闹革命不是天方夜谭。即使后来他们各自因为现实而淡化了这段记忆,那些烙印也已经深深打下。

在我眼里这是最高级别的“媚华”:接受并支持你的意识形态。

至于现在这些,没啥可说的。

场景里整点新中式家具,人物设计上搞点旗袍包子头,这有啥媚的。

如果把日本人吃“中华料理”看成是一种“媚”,那狂热爱好咖喱的日本人是“媚印”么?

你只是一种素材而已,不必自作多情。

0 阅读:0

动画匠

简介: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一起吐槽、一起推荐好看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