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排名大变动,滨州医学院成最大黑马,蚌埠医科遭遇滑铁卢

百家论怎么学 2024-05-19 10:39:44

在软科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不少医学院校在全国的排名出现了明显波动。总体来看,有些高校排名上升比较明显,而有些高校名次下滑非常严重。

瞩目于全国前百强的医学院校,今年共有十所佼佼者脱颖而出,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四所双一流院校赫然在列。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医科大学以其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成功从去年的第101名跃升至第97名,实现了近五年来的首次前百突破,这无疑是对其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

在这10所高校中,除了温州医科大学下滑了两个位次、南京医科大学原地踏步以外,其他8所高校在全国的排名均有上升,像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的参考排名甚至挤进了前20,相当于985高校的水平,展现出了卓越的医学实力。首都医科大学虽然不是双一流,但医科实力相当强劲,也非常受高分考生的青睐,今年在全国的排名上升了6个位次,位列第39位。

在前几年的排名中,南京医科大学一直领先于南方医科大学,而今年南方医科大学实现了反超。南方医科大学的排名呈现一路上升趋势,从2022年医学院校第7名,再到2023年的第4名,今年更是闯进了前三,超越众多实力派医学院校,实属不易。

今年有很多医学院校在全国的排名都有提升,进步幅度最大的要属滨州医学院,该校去年在全国的参考排名是第376位,而今年一下子提升至第253位,上升了123个位次,反超了10多所医学院,滨州医学院也成为了今年医学院校中最大的黑马。

除了滨州医学院以外,进步幅度比较大的还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其中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去年还未进入全国前600,而今年在全国的位次是第518位,至少提升了82个位次。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虽然成立时间比较短,但起点较高,发展速度也非常得快,在全国的排名稳步提升,今年更是取得了第202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比上一年提升了51个位次,比2020年提升了243个位次。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未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或许与前百强的距离越来越近。

有排名上升的高校,自然也就有排名下降的。下滑幅度最大的是蚌埠医科大学,从去年的第325位跌至今年的433位,下降幅度超过100个位次,简直是遭遇了“滑铁卢”。更有意思的是,安徽的3所医学院校竟然是集体下滑,安徽医科大学从第140位跌至第154位,皖南医学院从第351位跌至第408位。

除了蚌埠医科大学以外,赣南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下滑幅度也比较大,均超过了60个位次。值得一提的是,蚌埠医科大学和赣南医科大学均是去年11月份由医学院升格为大学的。

最近教育部又发布公示,拟同意牡丹江医学院更名为牡丹江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今年位列全国第322位,比上一年以胜利20个位次,而牡丹江医学院的排名则出现了下滑,由第528位退至第554位,牡丹江医学院成功更名后,或将成为排名最靠后的医科大学。

能否成功更名大学和综合实力有很大关系,单从软科的这份排名中来看,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个特殊的例子以外,在以学院命名的医学高校中,滨州医学院和新乡医学院的排名最靠前,这两所学校也在更名大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定能成功蜕变为大学,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总的来看,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前600强之列,但也有个别高校尚在600名以外,比如长治医学院、甘肃医学院、南昌医学院、新疆第二医学院等,这些高校或许与发展较晚、资源积累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虽然暂时比较落后,但也蕴含着无尽的潜力和希望,他们正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 阅读:2535
评论列表
  • 2024-05-19 13:32

    没有初心和使命的排名坑害劳苦大众!

  • 2024-05-19 14:03

    谁给钱多谁靠前

  • 2024-05-20 08:47

    没什么实际意义

百家论怎么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