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山西农民挖出70斤唐朝金子!竟是安禄山宰相藏的!

汉武帝的夜光杯 2024-01-18 10:10:07

1979年4月,春意盎然,农忙时节悄然而至。山西平鲁屯军沟的村民们,肩负着生产大队的嘱托,踏上了西南山沟的土地。这片曾经的平川,因岁月和环境变迁,已沦为沟壑,却仍承载着村民们对丰收的期盼。

春草萌发,生机勃勃,村民们挥锄舞臂,热火朝天地劳作着。就在这时,一名村民的锄头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物。他蹲下身子,拨开泥土,一个破旧的木匣子映入眼帘。这个木匣子饱经风霜,仿佛藏匿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打开了匣子,里面竟是一堆金黄色的圆饼。

这个发现让村民激动不已,他想着赶紧将这些金饼扛回家中。然而,好事总多磨,途中被其他村民发现,他们纷纷要求分一杯羹。无奈之下,他只得拿出部分金饼给他们。待到山脚下,消息不胫而走,众人围聚过来,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金子,也有人说是铜的,但不论是什么,大家都想一探究竟。于是,一人拿了一件金饼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那名发现金饼的村民带着金饼来到了信用社。工作人员经过仔细辨认,确认这些金饼很可能是金子!消息一出,银行立刻通知了文物部门。考古专家闻讯后火速赶到屯军沟大队,连夜展开调查。经过仔细研究,专家们确定这些金饼确实是金子。

在公安的协助下,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逐家做思想工作,最终将全部金子收缴上来。总共193件,重约70斤。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分行专门做鉴定工作的郝俊山讲,这批金铤大部分都是矿金,由金矿石冶炼,除去矿渣后,立即浇铸而成,因此它们的成色大部分较低,在95%—96%。而且,这批金铤的成色、重量、规格都比较混乱,和后期有一定规格要求的金铤不同。

这近百件金器被整齐地摆放在木匣之中,各个器物都陈列在匣子里,匣子西面放的是圆形金片和金锭,金锭足足有四层多高。

匣子东面存放了三捆金箔,中间放了许多金饰、金铤、官服腰带上的金銙。有规划的布局显得别有用心,不像是仓皇随意捯饬的。

那么这木匣子究竟是谁藏的呢?根据金铤上的铭文得知,这批金器是中唐时期的历史文物。而“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正是唐肃宗的第二个年号。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金子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时被人埋下的宝藏。

在随后的考古研究中,专家们还发现了这些黄金器具中隐藏着宝贝主人的名号——柱国魏国功臣张通儒进。

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叛乱,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帷幕。安禄山的叛军号称二十万之众,他们的力量如破竹般强大,河北道的诸州县纷纷望风而降。

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向成都方向逃亡。当时局势混乱,人心惶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未知的命运和艰难的抉择。

十四日,马嵬坡事变发生,李隆基被迫留下太子李亨继续组织抵抗。李亨决定北上称帝,自立为唐肃宗,定年号为乾元。

张通儒是安禄山的右相,并受封柱国爵位以后,向安、史进献的金铤。后来他预估安禄山早晚会灭亡,为了保住这箱金子,他才决定将其埋葬在地底下。这段尘封的历史终于被揭开面纱,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

最后省里相关部门为了奖励村民的行为,给平鲁屯军沟大队买了一辆拖拉机,并安置了发现金子的村民一份工作,使他成为一名拖拉机修理工人。

11 阅读:4449
评论列表
  • 2024-01-26 22:20

    如果是现在,收上去很可能就被分了

  • 2024-01-23 16:18

    给你机会,不中用啊!

  • 2024-04-15 10:48

    最值钱的是箱子

  • 2024-03-27 15:09

    过几天标题又改了!能不能原创点实质性的[流鼻涕]

  • 2024-04-15 00:33

    安禄山的,应该属于安禄山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