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牛李党争:唐朝四十年宫斗,最终谁真的赢了?

唐朝的高层,其实早就乱成一锅粥,到最后,“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这话是真的一点没夸张。先看结局吧,牛党和李党过了一阵

唐朝的高层,其实早就乱成一锅粥,到最后,“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这话是真的一点没夸张。先看结局吧,牛党和李党过了一阵你死我活,两拨人互相打压、站队、上蹿下跳,闹腾了整整三十多年。最后怎么样?等到唐宣宗李忱一换人,新贵白敏中上台,李德裕被赶出京城,他在崖州憋屈收场,李党彻底被按死。但奇葩的是,牛僧孺、李宗闵其实也都快撑不住了,一个病逝,一个残喘,被历史轻轻地“飘”过去。

什么李党、牛党,其实是两大群体撕逼,根源就是权力游戏。一个是自古山东门阀索要老大的地位(李党),靠家族和关系起家;另一边进士地主(牛党)摸着科举鱼跃龙门。这两种方式看得人眼晕——到底想怎么选官,怎么对付藩镇,书里谁都说有理,但本质说白了还是利益圈子,哪有什么正义?有点类似即将倒闭的公司高层内斗,双方各怀鬼胎。

       

导火索是805年一次科举舞弊案。当时长安城科举,牛僧孺和李宗闵把考卷写得炸裂,还敢批评当政。牛的勇气实在可佩,他们这把火直接点到李吉甫痛处。李吉甫一看苗头不对,不管你学问多牛,就是不用你。背后原因?明摆着怕威胁自己地盘呗。

       

但这下朝野全都炸锅,有官员骂李吉甫狭隘,小心眼,只许他有话说,不准别人评论。大家抓着机会怼,一番弹劾下,老李被贬走,士族集团觉得新势力要抢饭碗,吓得不轻,于是分成两派开始暗战。但那时牛党的力量还弱,也就埋下伏笔,没一下变成宫斗真刀真枪。

       

接下来,每次皇帝换人压力就升级。820年穆宗登基,牛党、李党都蠢蠢欲动,谁都想控制小皇帝。结果821年礼部考试,又出来个苏巢、裴撰拿了榜首,李党立马指控科举靠关系,搞得穆宗大发雷霆,一下子贬了钱徽和李宗闵。从这刻起,牛李两帮的仇恨正式爆发,在朝堂上你阴我阳,轮流扯皮。

       

牛李党争不是为了什么天大理想,更多是抢班夺权。每当一方掌权,就打击对手出外任,好比办公室里的“排挤调查”,交替坐庄。谁心里都没底,看天看脸色。后来穆宗、敬宗、文宗三任皇帝都挺拉胯,宦官外廷插手,搞得朝局愈加动荡,宫里的节奏急转直下。

       

等到了武宗时期,李德裕风头正劲会昌改革,牛党彻底悲催。牛僧孺、李宗闵统统被贬,李德裕带着武宗大刀阔斧清理积弊,猛拆寺庙,搞得26万僧尼还俗,财政收入瞬间暴涨。户口数量也跟着翻倍,盛世假象表面吹得飞起。但李德裕性格强势、手腕太硬,连宦官都看他不顺眼,更惹出新一轮敌意——哪有真正的赢家?

       

最后,武宗病逝,唐宣宗来接盘,马上让白敏中顶上,牛党稍微回点血,其实也已经垮了。宣宗用白敏中削李德裕,把他远远发配荆南,其实等于说李党玩完。时间推到849年,李德裕在崖州一命呜呼,这场剧情拉黑收尾。

       

全程打下来,李党牛党都没落得好。谁还能拎得动?宦官继续作妖,藩镇割据成常态,剩下一滩烂摊子。说实话,看这几十年的宫斗戏码,看似很燃,实际却是一堆权力和利益的绞肉机。你说这种死磕真值吗?反正最后王朝都已撑不住,留给后人的只有无休止的党争掰扯,不禁让人感叹一句:权力游戏,何其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