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干娘,养他5年给他娶媳妇,晚年赵本山的做法令人泪目

读史局 2024-04-11 16:05:24

时间到底有多快呢?你敢信吗?被称为“春晚小品之王”的赵本山已经退出春晚13年了。

曾经火爆一时的小品《不差钱》已经是2009年的作品了,更不用说《昨天、今天和明天》、《卖拐》、《红高粱模特队》这些尘封的经典了。

提到赵本山,曾一度有“春晚最难翻过的山就是赵本山”以及“过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这样的顺口溜传出,可见赵本山的影响力有多大。

很多人都知道赵本山是苦孩子,一路都是靠自己摸爬滚打才打下如今的影响力。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苦?

母亲病死父亲逃荒,靠百家饭长大

1957年10月2日,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莲花乡莲花村家的赵大叔喜得贵子,但这个孩子的到来并没给父母带来多大的喜悦。

原因是老赵家已经有2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四的到来让本就贫困的家更加拮据。

50年代吃不饱饭是常态,赵本山的母亲由于多次生产加上营养不良,在赵本山5岁的时候便撒手人寰了。

现在的东北是我国粮仓,但当年东北也闹饥荒,父亲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家里的孩子都饿死,只能带着3个大点的孩子逃荒。

5岁的赵本山由于不能长途跋涉,只能留在老家和爷爷相依为命,但爷爷也在他7岁的时候去世了。

当时的赵家只留下四面承重墙和幼小的赵本山了,7岁的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干不了活就没饭吃。

同村的邻居看不下去,有时会接济他点,幼小的赵本山很懂得知恩图报,干不了重活就干点能干的。

哪家的大娘或婶子给他口饭吃,他就给人家看孩子,就当是饭钱,因此邻居们有点剩饭剩菜的也都愿意给他吃。

童年时期的第一位恩人

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观察的赵本山,看到经常有瞎子到村里给人算命,每次能挣不少钱,他就打算跟瞎子学习算命养活自己。

本家的一位二叔打消了他的念头,这位二叔也是个盲人,他对赵本山说:“算命这种行当大多靠坑蒙拐骗,有真才实学的少之又少,与其靠骗不如你跟着我学吹拉弹唱,下乡给人表演也能赚个糊口的钱。”

赵本山对这个二叔了解不多,就知道他眼睛看不见,平时拉个二胡经常也不在家,既然他说能吃上饭,那他就干。

就这样赵本山走上了演绎这条路。

当时的他还小,要先学基本功,“看着二胡、三弦在我二叔手底下拉得轻松自得,我当时心想他是个瞎子都能拉好,我一个正常人还学不会吗。”赵本山回忆道。

“真没想到啊,刚开始学太难了,一个音拉不准整个小曲就没法听,我拉不好二叔不仅打我手心,他是真打,还不让我吃饭,啥时候拉准了啥时候吃。

所以我虽然跟着我二叔了,但还是经常饿肚子,还不如我吃百家饭吃的饱呢。”赵本山笑着说道。

“现在想着二叔待我是真的好,他不仅管我饭,还供我上学,到了年龄该上学了,同村的小伙伴都背个书包上学去了。

就我自己天天在家拉二胡,我也不敢跟我二叔说,说我想上学,本来人家都好心供我吃饭了,我哪还好意思让他供我上学。”

“但有一天我二叔演出完了,回家来了,天都黑了,当然天黑不黑对他影响不大哈,关键我都睡了。

他给我叫起来了,跟我说“明天你去上学去,我都给你问好了钱也交了,你得学会认字以后才能唱曲”说完这个他就回屋睡觉了。

那一夜我都没睡着,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啊,也不敢出声怕被我二叔听到,他只是瞎他也不聋,我就偷偷哭,想着我终于也能上学了。”赵本山眼中含着泪回忆道。

“接着我平时就上学,放学回家就拉二胡学三弦这些,二叔会的他都教给我。”

此生难忘干娘情

“他有时候下乡卖唱,好几天不回来,一走都走个十天半月的。家里没啥吃了,我一天就吃一顿,上学校就不吃饭了,时间长了我同桌就发现我经常不吃饭,问我为啥不吃饭,我就说我不饿。”

“他是个很好的小孩,他就猜到了我可能没饭吃,完了放学就领我回他家吃饭,他的妈妈周玉梅,这个老太太是除了我二叔之外我最应该感谢的人。”

周玉梅第一次见到幼年时期的赵本山,长得瘦瘦小小穿了一件打满补丁的,也不知道是那个大人的外套,长到膝盖以下,裤子也长拖拖拉拉的走路能都摔跟头。

当时的东北很冷,小赵本山也只穿了一件秋衣一件外套,看着眼前面黄肌瘦的小孩,顿时让周玉梅母爱泛滥。

她先是给赵本山找了一件自己儿子的厚棉袄穿上,又让赵本山到屋里炕上坐着暖和暖和。

周玉梅家也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还有6个孩子,但看着如此“寒酸”的赵本山让她决定即使自己少吃点也要让孩子吃饱。

那天晚上,她拿出家里攒了很久的粮票换来粮食,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给孩子们吃。

赵本山起初不敢吃,但经不住周玉梅的热情劝说,再加上他已经饿了几天了,拿起桌上的杂面馒头大口吃起来。

“那顿饭真好吃,是我之后的很多年里都会回忆的一顿饭,一大家子人坐一桌其乐融融的,热闹极了。”多年后赵本山依旧对那天的场景记忆犹新。

从那天起周玉梅经常让儿子领着赵本山到家里吃饭,周玉梅知道了赵本山家里的情况,说到:“你要是不嫌弃,就叫我干娘,以后饿了就来干娘家吃,干娘管你饭。”

赵本山也知道干娘家有6个孩子,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他每次不是饿得着急了,就尽量不去干娘家。

他也不白去,跟二叔学会唱曲儿后,他到干娘家就给干娘表演,逗得一大家子人哈哈大笑。

干娘不仅管饭,还经常给赵本山做鞋做衣服,冬天暖手的夏天的凉鞋都往赵本山家里送。

我想正是那个时候的经历,让幼小的赵本山认识到生活的不易,以及底层人民的真实需求,才让他后来的作品如此真实动人。

一炮而红,回馈干娘

随着年龄增大,赵本山的本事也不断增长,瞎子二叔的手艺都被他学会了,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唱小曲、二人转等尤其擅长弹三弦。

下乡表演二叔开始让赵本山挑大梁,直接接触老百姓,通过老百姓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演形式,这一时期的赵本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从社会这片汪洋大海里吸水。

1979年23岁的赵本山还是光棍汉,这让周玉梅着了急,这么多年她早就将赵本山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了。

儿子到了岁数还没结婚,当妈的急坏了,四处托人给赵本山介绍对象。

几个月下来终于有了合适的人选,女孩名叫葛淑珍19岁,也是个苦孩子从小跟着大伯长大的。

周玉梅觉得这样的孩子会过日子,结婚后两个人都知道心疼对方,对此赵本山也没有意见。

于是一场也算热闹的婚礼在周玉梅的操持下完成了,两位新人就这样结婚了,周玉梅就这样勤勤恳恳地照顾了赵本山5年时间。

婚后赵本山依旧四处演出忙得经常不着家,葛淑珍也不责备他,而是老老实实在家打理家务,一心跟着他过日子。

很快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了,葛淑珍忙着照顾孩子,赵本山忙着演出。

1982年,赵本山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一次辽宁省举办的农村小戏调演过程中,他表演的曲目是《摔三弦》在其中扮演一位盲人,和盲人二叔生活多年,让他对盲人的形象烂熟于心,就是这个盲人让他在辽宁一炮而红。

可能是厚积薄发,也可能是上天不忍心继续让他受苦,赵本山火了。

借着这个东风他开始在东三省到处表演,彻底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时间来到1987年,他和同样来自东北的搞笑演员潘长江相遇了,两人合作一场《瞎子关灯》当时在沈阳就演出了五六百场,一天有时候都能表演四五场,也因为这个赵本山被调入铁岭艺术团。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赵本山开始走上自己的小品之王的道路。

事业得意家庭却不如意,与葛淑珍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天生的聋哑儿,出生后身体十分虚弱经常生病。

葛淑珍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时间长了她和赵本山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最终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周玉梅对此也深表惋惜,但强扭的瓜不甜,他只能尊重两个孩子的意愿,赵本山离婚选择净身出户,名下的房子车子都给了葛淑珍。

此后他完全沉浸在表演中,当然表演也没亏待他,他开始走出辽宁走上春晚的舞台,走到了全国观众的视野里。

即使出了名,赵本山仍不敢忘记干娘周玉梅曾经的照顾,工作间隙他还会回到老家看望周玉梅。

每年周玉梅生日,他必定领着老婆孩子到场为老人祝寿,晚年的周玉梅卧床赵本山还亲自给她剪脚趾甲。

拉着自己的孩子给他们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述周玉梅对自己的付出和爱。

他说过没有周玉梅这世上就不可能有赵本山,也足可以说明在内心他早已将周玉梅当成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看待。

1 阅读:90

读史局

简介: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