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纳撒尼尔·韦斯特的《伤心小姐》:经济大萧条与民众的挣扎

颜威说历史 2024-01-22 17:01:51
纳撒尼尔·韦斯特

纳撒尼尔·韦斯特是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伤心小姐》《蝗灾之日》《难圆发财梦》。

纳撒尼尔·韦斯特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具天赋的作家之一,他本人被认为是20 世纪前期“被忽视的才华横溢的主要作家”,是堪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文坛翘楚比肩的一流作家。

《伤心小姐》

《伤心小姐》是纳撒尼尔·韦斯特的成名作,是纳撒尼尔·韦斯特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信奉基督的记者,他的真实姓名无人知晓,只因主持“孤心小姐”同名专栏而得此芳名。

他主要负责在专栏中给读者建议,而寄信给“孤心小姐”的人都是些无辜的受害者。他们无一例外地挣扎在痛苦之中,自感无力解脱,也无处倾诉。当他们关注到“孤心小姐”的专栏,似乎找到了宣泄悲苦的通道。

他们向“孤心小姐”咨询的都是关乎人之存在的根本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这些问题“孤心小姐”回答不了,他的专栏也从没给过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可即便如此,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仍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拼命向“孤心小姐”索求希望。“孤心小姐”发现,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沉醉在报刊专栏充满感伤的陈词滥调中,他们可以在任何一种关于生活意义的虚假说辞中得到慰藉。不过,他同时也发现,这些人所遭受的苦难太沉重了,远不是他的高谈阔论可以招架的。

总之,这些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倾诉,就把“孤心小姐”奉为“救世主”,在他的专栏及建议中找寻希望。起初,“孤心小姐”把这项工作当作玩笑,将读者寄来的信作为专栏必要的八卦素材。但很快他发现自己不仅被读者的苦闷所烦扰,更深陷在他们的苦难之中,他感到自己成了这个玩笑的一部分。

故事到这里,“孤心小姐”竭力找寻苦难的出口,既为读者,也为他自己。在这过程中,他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而又屡屡受挫。整个故事以一段悲剧性的讽刺告终。“孤心小姐”在恍惚之中与基督合而为一,可当他满怀基督之爱涌向一个专栏读者时,却被对方手中的枪击中,应声倒下。故事结束。

那么,纳撒尼尔·韦斯特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再现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底层民众的挣扎。

经济大萧条与民众的挣扎

纳撒尼尔·韦斯特写《伤心小姐》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20世纪20年代,那是美国历史最为最纵乐、最绚丽的时代,一个经济增长的时代,一个社会繁荣的时代,一个不断出现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繁荣的时代,一个毫无节制的时代。

1920年,美国GDP全球第一,标志着美国达到经济繁荣的巅峰时期。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结束扫清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障碍,接着美国迎来了长达60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

长期的经济增长使得美国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富强繁荣的盛世图景。到处是一派经济繁荣、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景象,令人目眩的一掷万金、一夜暴富。

那个时代,美国人的财富就像风筝一样增长。经济的繁荣给人们带来了确切的实惠,就连普通民众都感受到了财富的增长。猛然间,你会发现没有不涨价的商品。

那个时代,人人都在想要赚大钱、发大财。每个人都在憧憬新的生活,更大的房子,更奢华的轿车,赚更多的钱,给人的感觉就是饥饿和贫穷这个缠绕了人类几千年的顽疾,很快就要在这个时代被消灭了。

但是繁荣背后暗藏着危机,浮华的背后是寂寞。

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让更多人的富裕,过上好生活,而是财富越来越集中,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超前消费、大规模投资使得生产和商品过剩。投机活动盛行导致社会虚假繁荣。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村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1929年9月3日,美国股市暴跌。起先,民众并不在意。暴涨暴跌只是常态,但很快美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股灾。股民开始大量抛售,海外资本纷纷撤离。美国股灾终于引发了大萧条。

大萧条使得越多的人失业破产、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从这场浩劫之中逃离。

1929 年经济危机的序幕刚刚拉开之际,美国社会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漫漫长夜后,一切都将变好。”可事实上,在这漫漫长夜里,越来社会动荡,家庭解体愈演愈烈,结婚率下降、离婚率攀升、生育率骤降。单个家庭的解体意味着社会开始变得动荡不安。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统治越来越专制。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极大挫伤了一向乐观自信的美国人,每个人脸上都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他们对前途越来越感到渺茫,处于精神幻灭之中。

本文参考文献:

纳撒尼尔·韦斯特.《伤心小姐》

李唐.《20世纪30年代美国小说中的一股暗流——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创作研究》

1 阅读:36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