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中央-地方官制为何如此复杂?到底是能力太差还另有原因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5-12 10:08:52

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中央有21个衙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国家管理架构。

从兵部开始,下面有太仆寺,还有太常寺、鸿胪寺等等,兵部可以指导它的工作。

但是,这些机构,它们又是在礼部的管辖之下。所以,到洪武十三年以后,又变得更加复杂了。

永乐年间,又更加复杂了。因为永乐年间又出现了内阁。

这个时候的明朝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机构。

有六部、九卿、五府、宦官、二十四衙门,还又来了一个内阁。

同时,锦衣卫和东厂也出现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精力旺盛的人,他一直活到71岁,作为一个打下天下的开国皇帝,他想事必躬亲。

但是自己都觉得裁撤中书省以后,事情太多了,所以让一些年轻的翰林院学士、让一些年轻的春坊大学士,帮他看奏疏,写摘要,提出初步的意见。

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朱棣这个人和他爹不一样,不太愿意管行政事务,就喜欢打仗,所以五次北伐蒙古。

那么他不管内部事务,谁来管呢?他一个很不错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帮他管事。

就在这个时候,内阁慢慢地出现了。但是这个时期,也就是明成祖时候的内阁,实际上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最高品级正五品,但是他们可以食二品俸,但是品级还是正五品。

所有的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五品,大家不要以为这个时候的内阁权力就已经很大了。

当时江西吉水出了两个大学士,解缙这是内阁第一人,再后来是胡广,也是内阁第一人,所以吉水人说的“隔河两宰相”,就是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的家乡隔河相望。

但是,那个时候的内阁,根本谈不上真宰相。

内阁的权力是什么时候开始增长的?

是有人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提升了衙门的地位,那就是“二杨”,杨士奇和杨荣,二杨他们在永乐年间是正五品,到仁宗宣宗年间,就升官到同一品,这样一来,他们的地位就非常高了,他们的地位一高,内阁的地位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但是,在二杨去世以后,内阁又回到它应有的地位,这个应有地位是几品?正二品,那就是陈洵为首的景泰时期的内阁。

然而,内阁真正成为国家的中枢是在成化,弘治以后,成为外廷的国家中枢,和内廷的司礼监可以说是“对柄机要”。

实际上内廷的司礼监,就是是代表朝廷来制约内阁的。

说完内阁的变化,我们再聊聊地方,这个时候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明初的时候,是行中书省,但是注意,明朝的行中书省和元朝的行中书省是不一样的,元朝的行中书省是地方的军政合一的衙门,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但是明太祖设行中书省同时,立即设大都督府的派出单位,那就是巡抚,所以说,从一开始这个地方制度就是军政分开的,同时,还有有按察司。

从洪武九年开始,地方三个衙门门并列,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是三权分立。

这三权在洪武九年分列的时候,是直接对应中央的三大府,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但是,自从中央的三大府平了以后,地方的三个司它对应的就不一样了。

譬如,江西的都司,是对中央五军都督府的前军都督府负责,浙江(都司),是对中央的左军都督府负责,所以十三个都司是对应中央的五大府。

然后,到了永乐年间又不一样了。

永乐皇帝朱棣,大家都知道,是通过靖难夺取皇位的,所以,他对地方一直不怎么放心,所以,在地方要派出自己信得过的人去进行压制、进行控制。

所以在地方他设了总兵。哪里有不服的,立即打。这还不够,还有镇守太监,另外还派出镇守文官。

所以,地方慢慢地就在三司之上出现了三堂,第一,镇守宦官,第二,镇守文官,第三、镇守武官。

这个时期,虽然三司虽然品级没有降,它的地位就降了。三司之上有三堂。

三堂里头的其中一堂,就是镇守文官,慢慢地就成为巡抚都御史。不从六部中派人,改为在督察院里派人,成为都察院的派出机构。

另外,都察院还派了一个衙门,叫做巡按御史,统统都是正七品。

北京、南京都有十三道监察御史。

北京的十三道监察御史,比如说江西道监察御史,诸位知道他在哪里办公?

湖广道监察御史在哪里办公?统统都在北京办公,或者在南京办公。

那么,什么御史在江西办公呢?

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在江西办公;巡按湖广监察御史在湖广办公;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在浙江办公

所以,明朝的的巡按御史,仍然是正七品。

大家如果有观看民间的戏曲的话,民间戏曲谈到巡按御史说是三品,为什么有这种认为?他们知道巡按御史之上还有一个都御史,有的都御史,相当于正二品。

但是巡抚都御史,也要看你是什么都御史,比如说巡抚南赣右都御史,属于正四品,或者巡抚浙江右副都御史,它是正三品,但是,他的实际权利是正二品。

实际上,监察御史是正七品。但是监察御史出巡是代天子巡,知府以下都要行礼。

所以,民间学者一看到这个情况,就觉得巡按御史的地位比知府要高,大家知道知府是正四品,所以他们来了一个“三品御史”,这其实是想当然,御史仍然是正七品。

所以,这种错综的关系,就是本文要说的重点,明朝国家权力结构非常重要的特点:以内制外、内外相制。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91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