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记事:做清明

鳝堂集庆 2024-04-08 16:11:15

你见过白天的烟花吗?清明节这天,在山间、在田头经常能看到射向空中的烟花,可惜没有晚上那么好看,色彩是单调的,就像射向空中的窜天猴一样,只听到一阵阵清脆的声响。

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清明必须要回家。

因为过年见不上父母,还可以在其它时间回来,或是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而祭拜先人,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没见过、长眠在深山中的老祖宗,一年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那将是人生不小的遗憾。

有的地方过年祭祖,只是祭牌位或是祭扫近一点的墓,跟清明这个专项祭扫活动没法比。

中国人讲究在清明慎终追远、追思先人,无论走多远,都不忘来时路。清明扫墓,祭拜先人,也是追忆来时路的一种方式。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清明回家扫墓的意义大过于过年回家团聚。特别是两广地区在外打拼的游子,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做好请假回家做清明的准备。

不说过清明,而说做清明,因为清明节是一个家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活动,没有之一。需要准备的物品繁多,鸡是最重要的供品,这也是鸡最害怕最倒霉的几天。

届时全员出动,声势浩大,呼啦啦一去都是一大帮人,男女老幼,人数众多,很多过年都没见到的亲戚,在清明这几天也都悉数到场。

因而清明也是一个家族一年当中人最齐最热闹的节日,是最体现家族成员凝聚力团结力战斗力的时刻。

虽然今年清明节是4月4日,所谓的“双清明”,但大家还是按照传统的4月5日做清明。因而这一天也是正式做清明的日子。

每年的做清明叔伯兄弟家轮流做,这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习惯。积累到现在,清明需要祭拜的坟头有二十多处,且不在一处,相互离得还都很远,届时大家分头行动,不论亲疏,专管各处,保证每座坟头都有香火供品。

假如各扫各家,势必会造成各自去扫自家的直系亲属,而那些疏远的先祖慢慢就会被冷落甚至无人祭扫,用不了几年,它们就会和高山大地融为一体。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除了孔圣人等少数家族的墓葬可以几千年香火不断,我们普通人家祭拜的墓最多也就一两百年,追溯个五六代已经不多见了,再往上先祖的墓已经找不到了,早已和山川大地融为一体。

所谓道法自然。人其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百年之后也要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因而拉长时间轴,从长远来看,土葬也是很环保的,不像火化后放进公墓的水泥盒子里,可能几百年后那个水泥盒子还都在,一点也不环保。

吃完早饭,早上10点多,带着祭拜之物,还有几把劳动工具,十个人坐着两辆小轿车就开始了祭祖之路。这是20多家祭拜处当中最远的一个地方。具体位置是在一座山上,山还有名字,叫观音山,听着跟一部电影一样。

其实这也是一座荒山,不知道被谁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可能也是希望埋在这里的先人的子孙后代能够得到观音菩萨的护佑。

车子在村屯间的水泥路上开着,路两边都是农田,远处几只白鹭飞过,消失在树林中。看路口的指示牌会发现,当地村和屯还是有区别的,一般乡镇下面是村,村下面有屯,因而村比屯要大,几个屯共同组成一个村。

正值晚春二月末,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很多树都开花了,最好看是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树,满树都开着很多细碎的白色略带粉红色的花,远看如略施粉黛,气质不俗,给大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一路上能看到很多田里都蓄上了水,旁边培育的一盘盘秧苗正准备插秧,有的水田里已经插上了秧苗,有的还在忙着犁地。

清明时节是农家最忙碌的时候,除了要插秧种早稻,还要拣桑叶养蚕。可能是天热的缘故,今年的蚕子比往年要稍早几天出来。往年养蚕都是过了清明,今年4月1日第一批蚕子就已经到了蚕农手里。

路上能看到很多人在桑叶地里拣桑叶。养蚕是当地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养蚕最累最辛苦,但回报也相对丰厚。

因为是村屯之间的水泥路,路很窄,只能一台车通过,遇到对向来车会车时,只能将车拐进路旁边的田地里,让出足够的空间,这样两个车才能擦肩而过。

可见这个村屯的水泥路,很有必要再加宽一些,当初设计的时候可能没想到汽车会如此普及。当时可能只考虑两辆三轮车或手扶拖拉机会车时可以从容通过,但如今两辆小汽车就很难从容通过。

经过一段路时,发生了严重的堵车。去山上扫墓的人群,很多都把车都停在路边,这样本来就很窄的水泥路只能有一辆车从旁边通过,当对向有来车时,两车相对,才发现都走不通,一方只能让步倒车,或者拐进旁边平整的田里。

在这里耽误了十几分钟,可以看到旁边的山上有很多人,因为这个几座山连绵起伏,刚好中间这一座地势比较平缓,可能是风水比较好,就像一把椅子一样有扶手有靠背,因而有很多坟头占据了这半座山。

山上面鞭炮烟花声,此起彼伏。放眼望去,山上能看到多少条白色的纸幡,就说明有多少座刚刚祭扫的坟墓。

终于过了这个堵点,前面的路就顺畅很多了,不久就来到了观音山的脚下。

车程大概开了一个多小时,也搞不懂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把坟修得这么远,而且还是在山上。给后世子孙祭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知道,小车普遍化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再往前推二三十年,谁家有个小车那是不可想象的。

在家家都没️有汽车的年代,那时候是开个三轮车过来祭拜,更早的时候,就只能是坐着牛车或徒步过来祭拜,可能往返就得一天,还好那时候大家都有时间,权当是集体春游,不像现在大家都在忙着挣钱。

把车停在了山脚下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跟住户说明了情况,就拿着供品开始徒步前进。

观音山,看着就在那,但具体是哪一座,还真说不清楚,因为山是连绵起伏,一座连着一座,看着山很近,但是走过去还有一段距离。

走在乡间的土路上,能明显看到路中间高出一大截,长满了杂草;两边则是低洼的,光秃秃啥也没长。这是手扶拖拉机、三轮车或是工具车经常走过碾压出的车辙痕迹。有人问,三轮车的前轮怎么没有压出车辙痕迹?那是因为负重都在后面的两个轮子上了,前轮主要是保持平衡打方向。

一路走来,看到两边地里种的橘子树都开满了白花,奇怪的是橘子树上还挂着去年的果,很多橘子都已经腐败发黑,有的橘子树上挂着满枝丫的橘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橘子都没有人摘。

穿过一片桉树林,就开始爬山。抬眼观瞧,山上都是一片翠绿,全被杂树野草灌木丛覆盖。在远处还能看到裸露出来的石头,走到近处则看不出一丝石头山的面貌。

山上本没有路,有人走过了,就会有路。还好之前有人上山扫墓已经踏出了一条小路。

此时带的镰刀就派上了用场,手持镰刀的两位开路人走在最前面,虽然有人已经踩踏出来了一条小路,但山路还是非常难走。

前两天下过雨,山路比较湿滑,踩出来的小路上面堆满了树枝杂草和灌木叶子,踩上去也是滑溜溜的,时不时能闻到一股好像香椿嫩芽的味道。

天公做美。今天是个阴天,正是爬山的好天气。头顶的云层很厚,看不到太阳,远处的群山头部被雾气笼罩,影影绰绰,看不真切。

没走多久,身上的衣服就被树枝刮到了,赶紧停下来,先把被树枝刮的衣服弄下来,一摸树枝很是扎手,细看树枝上都是刺,就跟狼牙棒一样。搞不懂这棵看着不起眼的树枝上面竟然全都是刺,看来野生植物的生存能力都很强,碰都不让谁碰它。

山路陡处大概有六七十度,必须手脚并用才能上去。一手拿着一篮子供品,另一个手要不断抓住粗一点结实的树枝或是岩石,才能攀爬上去。爬山过程中还发现了做黄色糯米饭的黄花,学名叫密蒙花,是一种树上开的花。

山都是石头山,没多少土,但整座山却却长满了树木杂草灌木丛,根本看不出石头山的样子。

爬到半山腰,开路的人又折回来了,说走错路了,前面路不通。大家又折回去,朝另一个方向往上走。此时已经翻过了一个山坳,也就是在远处看两山之间相连的较矮的山头。

又爬了十多分钟,在距离山顶1/4处的位置有一块平地,这里就是埋葬先祖的地方。也不知道当时人们是怎么找到的这个地方。

这里人迹罕至,如果不是做清明,没人会来到这里。可以说长眠在这里的先祖,一年到头都没人打扰。

站在这个平台上,向外望去,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不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山下零星的村屯。

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不是祭拜,而是除草。这里长了一年的杂草灌木丛,吸收天地日月精华和雨露滋润涵养,长得特别浓密茂盛,杂草都有一人多高,灌木丛淹过人膝,早已经把坟墓全部掩盖。

把平地上的杂草全部砍光,丢到山崖下面,花了20多分钟,又把坟头上面的杂草全部处理干净。杂草下面还留有之前祭扫留下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一并都清理出来。往年放完烟花留下的一个正方形的纸盒子,已经拎不起来,化为了一摊烂泥。

可以说只要有土的地方,必然会有杂草灌木丛,甚至在没土的地方,石头缝、水泥台上都长处了很多杂草。

清理打扫完毕之后,墓碑坟头都显露了出来。

原来这里并排放着三座坟。我们要祭拜的是左边第一位。另外两个是别人家的坟,不知道当时这三位的后人是怎么想到都来这里,可能是经同一个风水先生的指引,一个地方就可以挣三份钱。

从坟头的大小来看,棺材是放不进去,应该放的是二次葬的罐。这也是本地的丧葬风俗。

看了一下墓碑,石碑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显然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仔细察看,上面写着十三世祖,看了一下落款的时间是甲辰年,今年恰好也是甲辰年,便推知这座坟至少有60年,或是120年。

又询问带路人知道,这座坟是(19)62年建的,距今也有60多年的历史。

这座坟历经60年一个甲子,还有后世子孙前来祭拜,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很多人把做清明叫做拜山,很形象具体,过程就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去祭拜埋在山中的先祖。

虽然有“山高人为峰”的说法,但人在大山面前显得很是渺小,面对大山,我们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必须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祭拜先祖。就像《论语》中说的那样,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坟前的平地已经清理干净。碑前插着点燃的香烛,摆着带来的供品。

在四周找来一根比较长的树枝,留取树梢处一节叶子,挂上用白纸做的长条的招魂幡,这意思可能是在呼唤先祖,魂兮归来!尚飨!享用后世之孙献上的美味大餐。先祖们也只能是在清明这天可以不限量自助餐,放开随便吃。

又在树枝上挂了一条黄色的幡,上面印着四个字,子孙享福。

碑前平地正中间放着白切鸡一只,包括肠子内脏在内都放进一个塑料袋里,鸡两边分别是五色糯米饭一袋,发糕一袋,还有香蕉、苹果,都摆在旁边。外侧还有三杯米酒,每个人都用塑料瓶添点酒,每个杯子都添上一小口。

带的黄刀纸要全部烧掉,其中有几沓天地通银行发行的面值100亿一张的钞票,正面印着不知道是玉皇大帝还是秦始皇的画像,背面也印有图案,好像有天坛、外国铁塔。

带来的香都点着,插在坟头上面,插单不插双,整个坟头都插满了香,其他两个坟还没人来祭拜,但也给它们插上香,让它们不受冷落。

大家爬山也怕累了,出了很多汗,肚子也饿了。等祭拜完毕,就可以开饭了。供品带上来不容易,再原封不动带下去就没必要了。

忘了带刀、筷子,只能用手直接撕鸡抓饭吃。鸡是自家养的土鸡,虽然没有蘸料配,但自有一股本真的走地鸡原味在里面,不蘸配料吃着也香,鸡皮和鸡肉之间没有一点肥油,嚼头嘎嘣脆。

五色糯米饭掺杂了草木的精华,散发着特有的芳香,吃着醇厚清爽,还有一丝丝回味甘甜。

大家吃好喝好休息好了,就准备动身下山。临走时要放一串鞭炮。那意思好像是在给先祖告别,说我们回家了,明年再来看望你。

在鞭炮声中,大家小心翼翼地踏上了下山之路。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虽然省劲,但很容易会就摔跤,坐个屁股蹲,很多人下来之后裤子后面都沾满了黄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