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黄马褂是皇权的象征,浅析黄马褂有哪些种类?

幸运足球 2022-05-16 18:44:01

清朝服饰制度慢慢确立后,对于如何穿着黄马褂有着更加详细而明晰的规定。黄马褂也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属性,皇权象征、皇家象征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在清朝皇帝出行巡幸时,身边的扈从人员要穿着黄马褂,这一场面有文献资料加以记载。综合现有可查的文献资料,关于黄马褂的赏赐与穿着,根据皇帝出行目的的不同,和随从人员的不同构成,文官武将对于朝廷的贡献等等情况,以及黄马褂所被赋予的不同政治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行职马褂,也可称为“任职褂子”。在清代的一些文献里,也被称之为“黄褶”。按字意理解,就是行使职务行为时所穿着的黄马褂,相当于现在的职业装、工装。

关于行职马褂,最重要的文献佐证是清朝昭梿所撰的《啸亭续录》,记载有:“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凡巡行扈从銮舆,以为观瞻。”也就是说,跟随着皇帝出行巡幸的大臣、侍卫等人所身着黄马褂,体现皇家队伍的服饰标志。只有这群人所穿着的行使职务行为的黄颜色马褂就是“行职褂子”。由于“行职褂子”是在行使职务时才能穿,一旦不行使职务就不能够再穿着“行职褂子”,所以,这一类褂子具有职务职业装、工装的性质。职务工装自然是行使职务时的专属配置,和象征着最高荣誉的皇帝的御赐黄马褂有所区别。

马褂虽为黄色,但其衣襟上的纽袢颜色为黑色。这种皇帝出行时随行的大臣和侍卫们所穿的“行职褂子”,在皇帝把它当作恩赏大臣的御赐服饰赋予最高的政治荣誉时,“赐黄马褂”才诞生。围,就是围场,打猎的地方。八旗子弟大部分都擅长骑射,入关后,清朝历代皇帝依旧崇尚武功骑射,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围场狩猎。在围猎时,那些骑术精湛,射术高超的人,或者向皇帝献上所狩猎的猎物时,皇帝会表彰这些人在武功骑射方面表现优异,就会赏赐皇帝身边皇家卫队所身着的黄颜色马褂,这种黄颜色的马褂就叫做“行围褂子”。

特定的狩猎场合也决定了这类褂子的穿着要求,那就是和狩猎有关,只有在和皇帝一起行围打猎时才能穿着,平时不准穿着。因为是皇帝赏赐,要当作圣物,在家中供奉,小心呵护。这类马褂虽为黄色,但其衣襟上的纽袢颜色也为黑色。木兰秋狝。“木兰”,满语,汉语的意思就是“捕鹿”。秋狝,就是在秋天进行打猎,打猎时间是在下半年,一般为每年的八月份左右。木兰秋狝的地点就是在今天的河北承德的围场县,木兰围场最早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围场覆盖面积很大,与内蒙古大草原相连。据史料记载,从康熙皇帝开始一直到嘉庆皇帝共举行了百余次木兰秋狝。而在这其中,据统计,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秋季进行围猎的次数最多。

木兰秋狝不仅仅是皇帝行围打猎这么简单,更是皇帝巡视操练八旗军队,意在提醒八旗军队要注重武功骑射,保持骁勇善战的八旗军队特色。此外,清朝历代皇帝还在木兰秋狝期间接见蒙古各部王公,这对加强满蒙之间关系,巩固清朝北方边防作用重大。这一类褂子是清代文武官员最为看重的一种黄马褂。这种黄马褂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也是在当今各种清代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的赏赐黄马褂。原是皇帝为了表彰因取得特殊战功,或者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而采用的奖励方式。

对于被赏赐者而言,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件黄马褂已经远远超脱了一件衣服的本身价值,它是一种皇权的象征,皇家的信物,得此恩宠,意味着,被赏赐者一时间就成了皇帝最为亲近、最为信任的人。武功褂子,属于荣誉赏赐,用以表彰军功、贡献,为了最大限度地彰显皇帝的恩泽和受赏赐者的荣耀,这类黄马褂平时也可以穿着。所以,可以想象,穿着一件皇帝赏赐的黄马褂招摇过市,是何等的荣耀。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这种武功黄马褂并不是从清初就开始存在的,直到清朝中晚期才有文献资料记载。武功马褂为明黄色,其衣襟上的纽袢颜色也是明黄色,用以区分行职褂子和行围褂子。武功褂子,就是赏赐黄马褂的最重要的政治功能体现。

而研究对比清朝各个时期的赏赐黄马褂,可以发现,尽管黄马褂本身的服饰样式上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其作为最高荣誉的政治功能一直没变。通过研究对比相关文献,黄马褂的样式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清初时期的文献记载中,明确了黄马褂是短袖,仅可及肘的褂子。另外,清代初期的绘画作品中,有描绘皇帝行围打猎的场景,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皇帝身边的扈从人员身着的黄马褂是短袖,仅可及肘的,这与文献记载相互构成了互为佐证的关系。然而,到了晚清时期,黄马褂的赏赐变得频繁,样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实物、文献照片、以及晚清宫廷绘画中可以看到,此时的黄马褂衣长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马褂的衣袖变得袖口宽大,袖可及腕了。黄马褂属于行服的一种,黄马褂衣身样式的不断变化也是清朝各个时期服饰制度变化的结果。

0 阅读:0

幸运足球

简介:幸运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