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中著名的双枪女将,朱德一生挚爱的妻子,永不凋谢的井冈兰

南玖卿 2024-05-01 14:03:52

1929年2月的一个黄昏,当着数十个士兵的面,朱德之妻伍若兰突然大发雷霆,对着朱德怒吼道:“老伙夫,磨磨唧唧的干啥呢?还不快点打水去。”

说着一把将一个盆子扔了过来,朱德接住盆子,面上没有丝毫不快:“去去去,这就去。”就这样,朱德在一队士兵的注视下,端着一个水盆子从门里走了出去。

此后,每当朱德想起那天伍若兰对自己的怒吼,心里就充满了怀念与感激,若不是当日伍若兰反应快,朱德很可能就遇到危险了。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说伍若兰使唤朱德去接水是在救朱德?

风起耒阳古城

1924年,21岁的伍若兰告别亲人,以自己的学识成功考入湖南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里,能学习是一件幸事,伍若兰出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成长环境不仅造就了她的一身学识,还让她自幼就养成了爱国的觉悟。

在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伍若兰结识了毛泽建、夏明翰等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与进步人士的交流中,伍若兰对当时的局势有了更新层次的认识,她明白,只有赶走帝国主义,推翻封建统治,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有了这个认知以后,伍若兰就经常组织同学利用节假日时间在各大工厂和农村宣传新思想。

1925年,伍若兰加入共产党,1926年师范毕业后,返回家乡耒阳县(今耒阳市),在北伐的时代大浪里,投入到组织农民运动的热潮中,她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打土豪,分田地,放小脚,被大家推举为耒阳县女子联合会主席以及妇女主任。

1928年春天,在朱德和陈毅发动了著名的湖南暴动,伍若兰等人组织农民自卫队积极配合朱德、陈毅的暴动,最终朱德等人成功攻下耒阳县城,在耒阳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正是在耒阳暴动中,伍若兰结识了长相老实,平易近人的朱德,擅使双枪,文武双全的伍若兰在此期间所展示出来的魄力与果敢深深的惊艳到了朱德这位“老同志”。

本就互相欣赏的二人同年3月份在邓宗海的介绍下,喜结连理。4月,朱德、伍若兰夫妇一同上了井冈山,做宣传工作经验丰富的伍若兰担起了宣传部长一职,开始积极带领大家做农民宣传工作。伍若兰工作出色,在群众中口碑极好,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称颂道:“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伍若兰的不怕死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上,在生死时刻,她的果敢也是远超常人,1929年1月,在井冈山第三次返会剿期间,朱德伍若兰夫妇带着一小队人在一座古庙里休息时,被附近搜罗的国军刘士毅部包围,一群人屏气凝神,最终国军还是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生死一刻,伍若兰心里想的全是如何保护好朱德,因为她知道,只有保护好朱德,革命才有更多的希望,她告诉朱德一会儿找机会自己突围,别管她,可是朱德怎么会抛下自己的妻子独自逃命呢?

眼瞅着国军破门而入,朱德又不听自己的,伍若兰当机立断,拿起一个盆子指着胡子拉碴的朱德吼道:“还不快去接水?”朱德不知伍若兰怎么了,出于本能的接住了迎面甩过来的盆子。

朱德

“站住,你是什么人?”国军头子指着朱德问道。朱德刚要张口,就听见伍若兰斜着眼看了过来:“他呀!不过就是一个给我和朱德做饭的老伙计,磨磨唧唧的,还不赶紧去,又磨蹭什么?”

听了伍若兰的话,再看朱德满脸胡子,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长得一副老实样子,任谁看了都觉得这是一个伙夫而不是一军统帅。

“你是谁?朱德在哪里?”国军越过正端着盆子当伙夫的朱德,向伍若兰问道。

“连我都不认识?我是朱德的夫人,朱德这会儿还睡着呢,你们是什么人?找他有事?”伍若兰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听闻朱德就在这里睡觉,谁还顾得上一个伙夫啊,当即就带人冲了进去,只是却留了几人堵住了伍若兰的去路,朱德别无他法,只能先自己逃生,然后再想法子营救伍若兰。

刘士毅

永不凋谢的井冈兰

伍若兰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主动坦白了自己是朱德夫人的事情,被捕后因为身份特殊被秘密关押在赣州,刘士毅为了向蒋介石邀功,还特意写信告知抓住朱德夫人一事。

为了套出关于红军和朱德的各种信息,敌人对伍若兰灌辣椒水,还将她绑在老虎凳上,不停的往腿下加砖块,疼的伍若兰晕厥多次,但她从未想过出卖朱德和红军战士。

在毛主席和朱德动用一切可动用的人和力营救伍若兰,即将成功时,刘士毅那边也因为伍若兰拒不交代任何信息而电告蒋介石,蒋介石下令:立即处决,割头示众,不得有误。

1929年2月12日,当朱德的人找到伍若兰的时候,伍若兰也正好被送上了断头台,行刑前,敌人最后一次告知伍若兰,若是交待了朱德和红军的下落,并公开发报解除与朱德的夫妻关系,便可无罪离开。

伍若兰听后,在刑场上大声说道:“想要我出卖红军,除非赣江的水倒流,要杀就杀,你们才是真正的土匪,中国共产党万岁!”说完这句话,伍若兰便英勇就义,被割头示众,这年她才26岁。

朱德听闻妻子牺牲的消息后,神情悲拗,哭的不能自已。从此,朱德便酷爱兰花,1962年3月4日,朱德再一次来到井冈山,追忆过往,感慨万千,纵使他一言不发,走的时候手里拿着那盆兰花却早已昭示一切。

伍若兰就是那永不凋谢的井冈兰,她不仅盛开在井冈山上,还永远的留在朱德下心里。

0 阅读:143

南玖卿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